有一则在网上流传很久的谣言。说2003年,SARS病毒感染的病患,中国大陆地区死亡率最低。
甚至有数据为证:

就有人解释,中国使用了“中医”进行治疗,所以死亡率最低。这种解释显然是不科学的。

按照这种逻辑,很多国家死亡率都是0,是不是这些国家都用了“越医”、“美医”、“德医”、“蒙医”、“澳医”,所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不同数量级的数字,横向对比死亡率是没有意义的。把“死亡率”作为指标,以此“证明”中医有效,缺乏根据,不讲科学,是很大的误导。
这并不代表中医就毫无用处。根据经验,可以开用中药进行对症治疗,以补充没有抗病毒特效药的不足,缓解症状,为人体免疫系统战胜病毒赢得时间。
国家卫健委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治疗方案已经修订到了第四版,最后一部分是中药治疗,推荐了一些中药,对该病进行辅助治疗。国家的方案,分为观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
没有提到预防。
但是一些省份的卫生部门推荐的治疗方案就放飞得多,公然提到中药“预防”。
如湖北省的方案提到: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
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四川省的方案为:

当然,湖北省和四川省有一定区别。湖北省直接说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而四川省仅仅是“冬春呼吸道传染病”。从药性上来看,两方大同小异。
我们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与普通的“呼吸道传染病”不可同日而语。我不否认一些中药也许可以增强抵抗力,但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只有从筑好体外的防线入手,严防被传染。
如果,我告诉你,自己吃这些中药,就能预防,你敢信吗?
除了官方的推荐,还有民间企业的炒作。
某中药企业在疫情爆发后,向湖北疫区捐赠了价值1000万元的复方鱼腥草合剂。

该企业的逻辑是:因为是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呼吸道是第一道关口,所以咽喉是病毒入口,所以防护好病毒就能预防传染。
这逻辑爆炸吗?谁说呼吸道传染病,就一定是从呼吸道吸入病毒?退一万步,就算是从咽喉吸入,喝点鱼腥草合剂,就能让咽喉不吸入病毒?
鱼腥草有什么功效?《本草纲目》载鱼腥草可以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疾,解毒。当然,这些都必须是有病了以后吃下去才有的功效,没病的时候吃是不能预防的。
复方鱼腥草合剂的说明书上写着,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这也是所有中药制剂的共同惯例。

据此不少人认为中药“无副作用”,这就是严重的误解。拿鱼腥草来说,真的“尚不明确”吗?
中医典籍《名医别录》记载:多食,令人气喘。
另有
弘景曰∶俗传食蕺不利人脚,恐由闭气故也。今小儿食之,便觉脚痛。
诜曰∶小儿食之,三岁不行。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
这些都是中医书籍里对鱼腥草副作用的记载,根本不是“尚不明确”。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来说,病毒本身就是感染呼吸系统,如果不慎因为食用鱼腥草及其制备的药物,引发气喘的副作用,岂不是要命?
至于下面这些药,你敢喝了以后去发热门诊跟病人接触吗?




反正我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