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截至1月20日18时,境内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24例,其中确诊病例217例(市198例,北京市5例,广东省14例);疑似病例7例(四川省2例,云南省1例,上海市2例,广西壮族自治区1例,山东省1例)。
日本通报确诊病例1例,泰国通报确诊病例2例,韩国通报确诊病例1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中国此次很快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像17年前SARS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注:白岩松访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何防控
对于疫情的形势的研判,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有三个特点:1、95%以上都跟有关系,去过,从来。
2、目前已经证实了有人传染,是在两个地区,一个在广东,一个在,证实有人传染。
3、证实了有医务人员的感染。
最后证实围绕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因为护理各方面,14个医务人员的感染。
钟南山院士表示,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标志。
病例数增加较多的原因较复杂。
如何防控疫情?

钟南山:防治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会有很严格的筛查检测措施,特别是体温检测,体温高的不建议离开。
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非常重要,这个冠状病毒没有特效药,但是现在正在进行一些动物试验观察,科学研究要跟上。
春节期间,估计得病的人数还会有增加,要防止传播,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钟南山: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钟南山院士指出,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和隔离,这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防控办法。
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接触是极为重要的,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是最重要的。
李兰娟: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尽快到发热门诊接受检测。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建议,地区出现发烧、咳嗽症状的患者,要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是否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其他地区的人如果没有去过,没有接触传染源,一般来讲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只要有发烧,只要有病毒感染,还是要到医院检测。
新型冠状病毒是否会重复SARS疫情?

钟南山:全民提高警惕,不会重复17年前的SARS疫情。
钟南山院士指出,现在要提高警惕,全民、领导、政府、医务人员,包括媒体,属地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
钟南山表示,这次用两周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像17年前SARS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钟南山:肯定有人传人现象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但家人去了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对春运出行的民众来讲,有什么提示吗?

钟南山院士:你适不适合春运出行,自己都有发烧还去?在就更是了。
假如说真的有发烧,还要回家的话,监测到了以后应该强制性地不允许他们出去,这是要提高级别,不是劝他不要出去。
首先我们自己出去要有一个适合出行的状况,你说有点发烧、有点不舒服,那还出去不合适。
比如说注意洗手、保持睡眠等等,我想没有什么特殊的。
当然春运有这么一个过程,火车非常挤,现在已经生病了,而且很多人已经出去了,这是目前不见得有特殊的办法。
现在各个点都在加强发热的监测。
如何进行自我防护?

减少接触和减少传播一系列疾病的标准建议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目前正处于冬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市民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可佩戴口罩;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如果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世卫组织关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










春运季、旅游季,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尽量减少接触病原的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
如前往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部分传染病暴发时,应尽量避免去高发地区,减少感染风险。
家庭中,如果出现呼吸道感染患者,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的频次和时间,在照顾患者时要佩戴口罩。
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
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一张图告诉你如何正确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
(2)提高个人抵抗力接种流感、流脑、麻疹、水痘等疫苗,对于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重点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保持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营养、适量的体育锻炼。

个人患有呼吸道传染病或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如何防止传染给别人?
(1)居家休息,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将病原传染给他人,外出公共场所时需佩戴口罩,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就诊,及时治疗。
(2)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衣袖内侧、纸巾或毛巾等遮住口鼻。
(3)不要随地吐痰。
(4)对被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
来医院看病应如何戴口罩?

在医院就诊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您应使用医用外科口罩进行隔离防护。
为什么医用外科口罩这么厉害呢?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传染别人,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被传染。
1什么人群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
重点人群:流行性感冒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可能接触流感患者的健康人;其他呼吸道传播疾病(病情允许条件下的)患者。
重点区域:急诊、儿科、重症监护室、发热门诊和感染科病区等区域的患者及家属。
这些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的就诊人群会存在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与被传染的风险。
另外,流感流行季节,应尽可能避免去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无法避免,则也至少应使用医用外科口罩进行防护,且尽量避免逗留过久。
2如何正确戴口罩?
N95型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


以自我防护、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为目的,佩戴医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可以选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必过度防护,但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则要佩戴N95型口罩。
3口罩多久需要更换一次?
为了防止感染,有些人可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医用口罩,但这样会使鼻粘膜变的脆弱,失去鼻腔的原有生理功能,降低抵抗力,因此,在人口密度不高较通风的场所,可以不用佩戴口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类型的口罩,防护的效果都是有时效的,必须定期更换,建议每隔2~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
若口罩被污染,应第一时间更换。
医用口罩不用时折好放在自封袋保存。
不建议口罩摘下来直接塞口袋里或包里,这样容易造成医用口罩二次污染,一定要叠好放入清洁的自封袋中,并且将接触口鼻的一面朝里折好。
下一篇:乙肝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