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谈谈它们的前世今生
头痛、打喷嚏、流鼻涕…
我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其整天在家疑神疑鬼,不如跟我一起来学知识——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症状区别。
01
感冒
又称“伤风”、“上呼吸道感染”。
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喷嚏、流涕等,但全身表现一般较轻。感冒多呈自限性,大多散发,冬春季节多发,但不会出现大流行。
02
流感
又称“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常39-40℃)、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可有畏寒,寒战、食欲减退等症状;发病急,全身症状明显;
多发于冬春季,可出现大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下人群属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人流感病毒
属正粘病毒科,有甲(A)、乙(B)、丙(C)三型;
甲流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有H1N1、H3N2、H5N1、H7N9等亚型,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乙流病毒对人类致病性也较强,但暂未发现引起过大流行;
丙流病毒只引起人类不明显的或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
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又称“2019-nCoV”。

由一种与SARS高度同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所致,这种病毒之前未在人体发现过,因此被命名为2019-nCoV;
人群普遍易感,容易造成大流行;由于人体免疫能力的差异,2019-nCoV感染后的感染后的症状程度不一:
少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免疫能力强,感染之后不发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
!!!不发病或痊愈后并不代表没有传染性,这就是为什么从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市民需要自身隔离两周的原因。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乏力和干咳,而鼻塞和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情易加重,重症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的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甚至是死亡。
冠状病毒
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目前已知七种冠状病毒:229E、OC43、NL63、HKU1、SARS、MERS和2019-nCoV;
前四种冠状病毒感染往往表现为普通感冒;
SARS-CoV、MERS-CoV和最新发现的2019-nCoV具有强致病性和传染性,可引起大流行。

总结
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于不同的病毒引起,临床表现及预后有明显差异,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截然不同;如果仅表现为鼻塞流涕而不伴有明显全身症状,且无疫情地及人员接触史,请不用过分担心,注意观察;如果出现了发烧,胸闷,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请注意及时到当地指定医院的发热门诊就诊,尽快完善病原学检查;就诊时请一定主动告知医生最近是否有疫区或患者接触史,同时注意做好戴口罩等防护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从疫情发生地回来的市民或其他接触者需要自行隔离,二周后无症状才能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