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5日为止,这五天的官方通报疫情情况是:
1月21日:确诊291例;
1月22日:确诊440例,死亡9例;
1月23日:确诊571例,死亡17例;
1月24日:确诊830例,死亡25例;
1月25日:确诊1287例,死亡41例。
全国各省市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除了西藏外,全部沦陷。

其中,有一个医护人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梁武东医生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为此殉职。
所有迹像显示,现在非常像非典时期那种情况。

从疫情对民众生命健康的威胁,以及巨大的社会动员、资源调配上看,已然是一场艰难的战役。但现在我们好像还没有看到有一个全国性的总指挥机构,而更多是各省市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便守土有责。
从「反应」上,各地因此不一样,似乎更依赖于各自的格商。
现在疫情已经是全国性的,是一个非常复杂广泛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权威总指挥机构了。

就疫情的源头来说,已是一个教训。事实证明,从决策人物到智囊团,并不具备处理这类突发性的复杂局势的能力。
当地甚至在一开始,都不让医生去对媒体说,管控相当严重。
某些人没有去想,如果瞒报疫情,掉以轻心,造成严重后果,那不仅是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也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应对失策,似乎是怕引起恐慌。

所以把那些说这个事的人,当成「造谣者」「处理」了,速度挺快;
所以从1月6日到1月10日,卫健委没有就「不明原因」肺炎进行通报;
所以1月11日卫健委在通报中表示,「自2020年1月3日以来未发现新发病例。目前,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所以1月18日,百步亭社区举办「万家宴」;20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举办春节联欢会;21日,湖北省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还在洪山礼堂举行;
……
但如果只是怕引起恐慌,这只是心理注意力之一,另外的心理注意力肯定会用在防护上的。问题是,并没有。1月20日之前,在大街上戴口罩的人并不多。
真正的转折点,是钟南山20日说了「人传人」之后。真正定海神针的作用,引起极大重视的作用,才显示出来。
这让人想问一下,某些决策者的格商能担起什么?
我们讲,格商不高的人,其本质就是自私。在某一件事上格商不高的人,同样也是自私。
自私者可以为他的假自我,比如权力、利益担当,但很难为社会担当。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其低格商也就罢了,影响他自己和与他有关系的人而已。但如果他是一个理论上必须高格商的掌握公共权力的决策者呢?那影响就大了。那可能就是无数人帮他的自私、他在某些事上的低格商埋单。
和疫情的源头比,有些省的应对比较好,不仅格商不低,而且判断方面都很出色,比如广东、河南,还有包邮的江浙沪。
广东和江浙沪都是发达地区,不说了。对比一下,承受「地图炮」的河南给人眼前一亮,虽然有人归结为「省长是从上海过去的,书记是从湖北过去的,知道湖北官场的尿性」。


明朝末年,当崇祯遇到内忧外患时,发现满朝文武,居然绝大部分都是昏聩无能之辈,除了会说几句漂亮话,会贪污什么也不会,那叫一个绝望。
那种选拨精英的科举、官僚晋升制度,实际上已经烂到极点。
而侥幸出现几个能人,比如袁崇焕,比如孙承宗,比如杨嗣昌,最终也是被崇祯的低格商和扭曲的心态给整死或推到一边,最终无力回天。
虽然我们现在不乏能人,也期待更多能人。但历史的教训够深刻。
除了决策者的格商,我发现还有一点需要反思:恐慌、疫情的扩散,跟信息不透明有关。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媒体的报道,再不像过去非典时候,以及汶川地震时期了。这是社会系统被破坏后的一个表现。
我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多少家媒体出现在这个事件中,而且对信息的披露大都不是在「中心」。
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了。如果接触不到核心信息源,又被这不准报道那不准说严格限制,媒体当然也没法去发挥多少作用。
而这个,都是这几年来不断地破坏媒体,并且无数人也一起跟着黑媒体的结果。逻辑很清楚,把话语权都掌握在某些宣传机构手中。
可是,当媒体没办法去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时,也没看到某些宣传机构就顶上了。
于是,这个社会系统被破坏的成本,仍然只是大家来承担——包括那些参与了黑媒体,摧毁舆论生态又好又威武又有希望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疫情到底怎么了的信息来源,更多依靠于官方的一些提炼出来的通报,以及「个人披露」。前者太过抽象,形式,而后者无疑会有一些谣言。
这些年,媒体、律师、教师、医疗,是被黑得比较多的四个行业,其中媒体和律师已被黑得差不多了,其生态早已恶化,难以保障社会系统运作时的某种健康。教师和医疗行业由于具有半体制色彩,而且影响力大,黑的更多是某些「民众」而已,所以还算是健全。
想一想都觉得可怕,如果医疗行业也像媒体的命运的话,那恐怕当出现疫情时,社会离退回到类似于欧洲历史上的黑死病,中国历史上的无数次瘟疫的时代了也不远了。在那些时代,大家基本就是等死。每一次瘟疫,都会消灭大量的人口。
也许只有自己遭受到了哭诉无门的时候,人们才想到媒体的重要?只有遭受不公而且无能为力,才想到律师的重要?只有到了疫情威胁每个人生命健康的时候,才想到医护人员的重要?
现在权威媒体的广泛介入,形成全天候的透明的信息传递,是多么重要。
在信息匮乏时,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谣言,也无法判断是不是谣言。但如果没有权威来源,或未经权威机构确证,可以只是当成一个参考,而不要急于就慌了,就行动。保持定力很有必要。一些谣言如果流传,肯定会被证伪的。
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如果数据会显得更严重(数据是更高决策者作判断的重要依据),而基于如果再瞒报必然承担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的压力,相关机构和官员不敢瞒报,那么,很可能会像非典时期一样采取更多的隔离措施。
我甚至认为,这一点已被纳入考虑,只不过是因为碰到了春节的流动性,以及从判断体验到决策有一个过程,所以还没有作出决定而已,毕竟这需要很高的格商。
无论怎样,防控疫情,再增强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和资源调动能力,是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