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一款特效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文:稿王 编辑:说不得2月22日,一张湖北省卫健委向湖北省内各医院下发的通知在网上流传开。通知要求严密观察磷酸氯喹的不良反应。
按照国家卫健委的推荐,磷酸氯喹每次500mg,每天2次。
磷酸氯喹,这个被国家推荐的“治疗用药”已经在北京和广东进行了135例试验,钟南山曾表示:“磷酸氯喹算不上特效药,但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药。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月21日的发布会上曾说:“用磷酸氯喹治疗的轻症、普通型症状的病例130例,都没有向重症转变;另外治疗的5例重症,有4例已经出院,1例转为普通型。
”
磷酸氯喹是一款抗疟疾药物,上市已有70多年的历史。
医学上普遍认为恶性疟原虫对磷酸氯喹已经产生耐药性,而且随着青蒿素的发明,氯喹类药物的需求也逐渐减少。
有上世纪80年代的国外论文显示,磷酸氯喹成人每日超过4g、儿童超过1g,就有致死风险。
但除了故意滥用之外,磷酸氯喹的每天摄入量不会超过1g,因此也达不到致死量。
相比而言,发表在《中华传染病杂志》上的一则论文,让人对另外两个推荐用药的效果存疑。
他们在对2020年1月20日-2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34例新冠肺炎患者统计后,得出结论:未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阿比多尔具有改善症状、或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作用。
研究将134名患者分为3组,52人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5天,34人服用阿比多尔5天,48人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
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阿比多尔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和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中位时间均为治疗后7天。
洛匹那韦组第7天病原核酸转阴率为71.8%(28/39),阿比多尔组为82.6%(19/23),对照组为77.1%(27/35)。
在服药7天以后,洛匹那韦组有42.3%(22例)影像学仍表现为进展,阿比多尔组为35.3%(12例),对照组为52.1%(25例)。
论文作者认为:“两种药物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评价。
”阿比多尔因李兰娟院士的推荐而一时名声大噪。
2月11日,央视4套连线协和医院急诊科张劲农主任,张劲农明确表示:“在居家隔离的时候查文献,发现国际上不只有一千篇文献来证实,阿比多尔这个药对冠状病毒科以及SARS病毒在体外都是有效的。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则是第一批赴的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推荐的药物。
王广发在期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治愈,他对媒体表示:“这种药对我很有效。
”两种专家力荐的药物,在实际治疗中却未能显示出好的疗效,恰恰证明了我们对病毒还没能完全了解。
同样,对于此前被热捧的瑞德西韦,各界的态度也谨慎起来。
科技部只是表示瑞德西韦“显示出对病毒有很好的耐受性,期待好的效果。
”2月21日晚,网传华海制药已经在生产瑞德西韦仿制药。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能真正找到一款特效药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对于未知的新冠病毒,任何治疗手段都只是试验性的。
下一篇:数学模型是怎样描述传染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