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寻常的口罩变成了稀缺资源,各类消毒产品也几乎脱销,比如酒精、84消毒液,还有上班坐地铁、返工坐火车必备的神器——免洗洗手液。
疫情之下,催生了无尽的商机,各种免洗洗手液纷纷开始冠以「战胜疫情,消毒杀菌」的名目,大肆宣传,销售量自然也是一路上涨。
老编辑在某电商网站上以「免洗洗手液」为关键词搜索,不出所料,大部分的产品月销量相比往常都翻了几倍,其中不少产品月销量甚至达到了10W+。

图片来源:某电商网站
然而,仔细去看产品成分却发现,很多畅销的免洗洗手液,并非都对新冠病毒有效。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些免洗洗手液是无效的,真正推荐的又是哪种,大家在着急下单付款之前,可得擦亮眼睛了。
这4类免洗洗手液
对于新冠病毒无效/效果不明
1.主要成分是植物提取物
不推荐使用。
「植物提取」这四个字,对很多人来说,几乎变相成为了天然健康、安全有效的代名词。
在免洗洗手液这个广阔市场中,以此为宣传点的也大有人在。椰子油提取物、金盏花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品种繁多不一而足。
然而,一些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产品竟然也宣称可以防新冠病毒。
比如老编辑咨询的这一款免洗洗手液,店家就直言:可以有效预防现在的冠状病毒。
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
官方推荐的消杀成分,也未见任何一种植物提取物的身影。
2.主要成分是氯己定
对新冠病毒无效。
氯己定又叫洗必泰,属于一种低效消毒剂,因为杀菌效果好,在消杀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来源:某免洗洗手液外包装
但在此次疫情中,氯己定是被官方盖章的无效成分。
无论是国际权威的医学二级数据库UpToDate,还是中国卫健委,都明确表示了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
3.主要成分是苯扎氯铵
效果不明,不推荐。
苯扎氯铵确实可以消灭病毒,但在针对新冠病毒这一点上,没有证据显示苯扎氯铵有效。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中曾明确提到: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这其中,并不包含苯扎氯铵。

图片来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虽然苯扎氯铵也含有一个「氯」字,却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真正的含氯消毒剂是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
4.酒精含量低于60%的免洗洗手液
不能有效杀死新冠病毒,不推荐。
还有一些产品,商品名中说是含酒精,但其实酒精含量并不高。
比如下面这一款,仔细看包装,酒精浓度就只有28%~34%,连常规洗手液的一半都不到。
这样的免洗洗手液,寻常使用都不足以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要消灭冠状病毒也是远远不够的。
图片来源:某免洗洗手液详情页
疫情期间
选酒精浓度60%~80%的免洗洗手液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从成分上来讲,免洗洗手液可以大概分成酒精(乙醇)和非酒精两种。
本次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结构上有一层包膜,恰好可以被酒精破坏,因此在免洗洗手液的成分上,更推荐含酒精的。
不过,如我们前面所说,只含酒精还不够,还要看浓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提到:75%乙醇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要75%浓度的酒精才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选择60%~80%的酒精浓度都可以。浓度太高(90%甚至95%)反而还会效果不佳。大家在购买可以重点看一下包装,基本上都会标注酒精含量。
另外,在使用免洗洗手液时,还需要注意下面2点。
1.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误食
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浓度基本都很高,孩子对着酒精洗手液小瓶嘬两口,就可以「醉酒」,重则酒精中毒,家长一定要妥善保管。
2.正确使用,充分发挥防护效果
按照产品说明书合理用量,一般恰好是1元硬币大小(直径约24mm);双手揉搓直到手部干燥,大约30秒;注意指缝、指尖等部位都要充分覆盖到。
不可否认的是,免洗洗手液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还是要强调:
免洗洗手液不能代替常规的肥皂/洗手液+流水清洁。
免洗洗手液虽然能消毒,但不能去污,当手上有有机污物或特别脏时,酒精的效果还不如水洗的效果强。
而流水+肥皂/洗手液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杀菌消毒,但只要按正确流程洗手,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也会随皂液脱离皮肤表面,随流水冲走。
因此,免洗洗手液应急一下还可以,不过用过之后,有条件洗手的时候依然要洗掉。
在有流水的情况下,还是乖乖用水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