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凌晨2时许,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号通告称:
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
这则通告,让我五味杂陈。
昨天深夜,在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微信群里,一位网友说:
心里越来越慌,身边两个最重要的人都睡着了……
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了。
可我,能做什么?
安慰?何其廉价,怎么说得出口?
帮助?拿什么去帮助人家!
沉默,只能沉默;
叹息,只能叹息。
还是祈祷吧,祈祷老天保佑他以及所有在饱受煎熬的同胞们,平安无事。
他们的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
可,怎么过呢?
寻常人家,总要去菜市场的,也许一两天一次,也许三五天一次;
封城之后,菜市场的食材能撑多久?
超市,又能撑多久?
就算平时家里会存些米啊、面啊,普通人家,能存多少?
,毕竟是个人口高达千万的大城市,一天下来,消耗的基本生活物资就是个天文数字;
封城之后,物资供应能够保证吗?
物资就算能保证,价格呢?能保证原来的价格吗?
家在的本地人也就算了,风雨再大,有一个自己的小窝;
外地人,怎么办?
封城令下,大量的务工人员只能留在,他们的吃住问题,谁来解决?
尤其是那些建筑工人,吃住都在工地上。
往年到了年根下,工程就会暂停,工人全都回家,工地食堂也不再开办;
封城之后,这些无法回家的外地人,怎么办?
还有游客,本来准备在玩几天就走;
封城令下,想走也走不了,他们又该怎么办?
高额的生活成本,谁来支付?工作上的延误甚至缺席,怎么补偿?
此外,本地人的出行也是难题。
“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上班族怎么办?
自己开车?骑车?打车?
实在不行,步行?
还有,疫情如此严重,肯定会有大量的病人需要就医,公共交通停后,病人怎么去医院?
若是家里没车并且打不到车,就只能家人背着去?
封城之后,最大的挑战还在医辽方面。
从逻辑上来说,病人肯定越来越多,但医疗资源却不会立刻随之增加;
——医院就那么多,医护人员就那么多!
如此突出的矛盾,怎么解决?
是从外地集中调动大批医护人员吗?
不知道。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回答记者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情况的提问时,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疫情传播就像森林大火,如果一个最初的起火点没有控制好,火花向四处迸溅,就会出现更多起火点。就像澳大利亚山火,就是因为第一块着火点没有控制好,最后出现了170多处森林着火。我们现在不能让火苗再往出窜,集中力量把火苗控制住”。
这话没错,可要追问的是,一开始的星星之火,何以演变成如今燎原之势?
零三年的非典惊心动魄,可与之相比,新冠病毒肺炎的严重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截至今天(23号)北京时间下午5点,全国确诊病例已有616例。
这个数据,令人揪心不已。
数据的背后,是大量的疑似病例,以及无数可能被感染的普通人。
面对疫情,惟有叹息,惟有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