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0年2月17日22时,这场疫情被确诊的死亡人数为1772人。
还有没来得及确诊的人,都像一缕烟一样消失了。
每个消失的普通人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01
截至2月17日,全国29个省和军队已经派出3.2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其中有1.1万重症专业医务人员负责重症的救治工作,接近全国重症医务人员资源的10%。此外,还调集了全国22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三个P3移动实验室全力支援湖北。
今天,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截至2020年2月11日,共有3019名医务人员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包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1716名),这里面有6名医护人员因为感染而殉职。
包括梁武东医生、李文亮医生、林正斌医生等6位医护人员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占全国新冠肺炎感染者死亡总数0.33%。
还有3位医护人员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里说的可能是第7位因为疫情逝去的医护人员。
市武昌医院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注射室护士柳帆于2月14日下午18点30分逝世,享年59岁。
她大年初二还在上班,没有防护服,没做任何防护,不幸被感染。
这之后,她父母和弟弟相继被感染了。

2月16日,武昌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告诉媒体,柳帆确系感染新冠肺炎病逝,其父母、弟弟也已感染新冠肺炎。
不过,目前柳帆等人的感染途径尚不明确,将来会由卫健部门调查后公布。
先是她的父母去世了,之后她也去世了,再后来,她的弟弟也去世了。
一家四口就这样都没了。
这场疫情中牺牲的医生、护士都值得享有烈士的荣誉。
尽管这样危险,还有很多医护工作者义无反顾的进军湖北,支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02
2月14日当天,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常凯也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享年55岁。不仅是他本人,他的父母、姐姐,也都在他去世前后,相继离开人世。
目前他的妻子还在ICU病房抢救,他的儿子因为在国外幸免于难。

常凯在离世前写下了遗言,1月25日,他父亲开始发烧,之后回家隔离自救,1月27日不幸去世。
2月2日,其母亲也去世,2月14日4时51分,常凯本人去世,下午,常凯姐姐也去世。
目前,常凯妻子还在住院治疗,短短17天,一家四口先后去世。
常凯的一个同学,不禁写了一篇文章,让看了的人无不动容:
大年初一,我们相互致电互拜新春,没想到初三你的老父亲走了,初九你的老母亲,又紧随其后,情人节的清晨你走了,而当天的下午你的姐姐又随你而去!
仅仅第十七天你一家四口遭遇了灭门之灾,冤屈的灵魂飘浮在阴霾笼罩的天空之上,如此人间悲剧令人心痛崩溃,让苍天无言解答!
网友看到常凯的遗言说到:泪已经哭干了,太惨了。
有些逝去人背后的故事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伴随着疫情即将结束,这些人再也回不来了。
03
2月15日,研发全球首台全身伽马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因感染新冠肺炎病逝,享年86岁。
这是近十天内华中科技大学损失的第三位教授。
2月7日,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因新冠肺炎去世,年仅53岁。

红凌主要研究人体重大疾病分子机制及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是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会委员和中国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全国协调主任。
感染新冠肺炎后入院不到4天便去世。

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林正斌医生因患新冠肺炎去世,享年62岁。
还有诗人游子雪松、 长江财险董事长杨晓波、长江救援者俞关荣、健美冠军邱钧......。
这个名单还很长、很长......。
04
从2月9日开始,市掀起“应收尽收”的行动,现在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无论是湖北省内还是湖北省外,无论是新增病例还是新增疑似病例,都已经连续多天下降。
可以说,世卫组织对中国的赞赏是有理由的,中国确实有能力也即将战胜疫情。
这是最大的好消息。
今天,央视新闻专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王院长说: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里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
疫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所有与新冠肺炎做斗争的人,都知道这些天的不容易。
一边是1772条生命逝去,剩下的人还在与疫情在斗争,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抗疫战争的胜利。
另一方面是伴随着复工潮的到来,很多企业开始走上了裁员、减薪、压缩成本的道路。
很多企业主都感觉窒息,很多人都觉得春天还有点距离。
一边是无尽的流泪,一边是受到影响的经济,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事情。
05
这段时间,很多人很喜欢看作家方方和易中天发表的日记和文章。方方的写实日记,为我们记录了人性中的大善和大恶,背后普通人的故事让我们动容。
在生活过多年的易中天也写了一段话:我原本不赞成喊“加油”,他们心中的痛,也非口号可以缓解。
所以我的说法是:铆起。
铆起,是挺住和坚持的意思。
活着的人要铆起,这是逝去的人给与我们最大的遗愿。
圣经里有这样一句格言:"世上没有比健康更好的财富,没有比内心快乐更大的快乐。
" 世事多变,人生无常,不要再对你过去的人生充满抱怨,也不要对未来灰心,比起那1772个普通人,你要知道,活着远比什么都重要。
下一篇:如何度过自我隔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