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疫情也牵动着全国上下每个人的心,首先感谢党和国家强而有力的手段,也感谢支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各行各业的朋友,齐心协力,为我们筑起一道阻止病魔的坚固防线,更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根据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向各地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本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有的仅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关注我公众号的不少朋友都在关心,作为普通群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毒的侵袭?今天,我有几句话想跟您说。

01
在外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
根据《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我们在外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外出戴口罩。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外出记得佩戴口罩。
勤洗手。冠状病毒还可通过接触传播,切记多用肥皂和流动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口。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

02
在家如何做好防护工作?
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
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03
中医药可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中医的“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防病治病就要从化湿祛寒入手,身处广东的我们,本来湿气就重,这几天的天气也开始变得寒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饮食有节
在这个特殊时期,相信很多人都听从了建议,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于是天天呆在家里,吃吃喝喝。在这里提醒一句,肥甘厚腻会困住人体的脾胃,影响其功能,阻碍气机的升降、水湿的运化,一旦形成脾虚痰湿的体质,就容易让病毒乘虚而入。因此,肥肉、甜食、水果这些都要适可而止。
■加强锻炼
天天困在家里,又不能外出运动,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身体呢?大家不妨试一试八段锦与太极拳,尤其是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这动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内涵乾坤。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对拉,抻拉循行于两肋的肝经和胆经,能引动脾胃气机的升降,使全身气血的运行通畅。

■适当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饮食、日常要避免寒凉。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中药茶方
正所谓“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就不易生病。结合当前的病情、气候和日常生活特点,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道简易的预防茶方,健运脾胃的同时,能提高人体的正气,预防疫邪,希望能帮到您。
‖食疗方

扶正祛邪防疫方
材料:黄芪10克,紫苏叶6克,藿香6克,陈皮6克,生姜3片。(1人份)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1天1次。
功效:补脾肺、祛寒湿、防疫邪。
适合人群:用于需要预防且非湿热、阴虚者的所有人。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能补肺脾之气、益气固表。紫苏性温,味辛,归肺、脾经,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能芳香化浊。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还能消食导滞。生姜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以上五味搭配,尤其适合当前“寒湿(瘟)疫”,天气寒冷,正气虚弱的群众饮用,能补脾肺、祛寒湿、防疫邪。
提醒一下:以上中药茶方为成人的1人份;1岁以内的小孩慎用;6岁以内儿童可改成生姜1片,其余中药各3克;6岁以上儿童可改成生姜2片,其余中药各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