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这周,全国新冠肺炎的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不少城市多日都出现了全天零增长。
一些人也开始逐渐放松警惕,各地出现了市民不戴口罩,扎堆聚集等现象。
2月21日,广州的老字号餐饮“陶陶居”正式宣布接受堂食,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等位区等待,准备就餐。
杭州西湖边和湖滨商圈也是人满为患。首个周末,杭州植物园迎来2000多名游客,断桥游客量也达到5100人次。
武功山风景区20日开始对江西游客免票,吸引众多游客,出现索道下山排队人员密集的情况。
四川广元市城区利州广场上,市民们摘掉口罩,扎堆喝坝坝茶。
知名胡辣汤店“方中山”恢复营业,出现了人山人海排队的场面。
很多人认为,目前疫情已经趋于稳定,可以稍微缓一口气,所以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为所欲为,放飞自我。
李兰娟院士说,把所有的病例都找出来并隔离治疗好了才是胜利的曙光。
要知道,零新增并不等于零感染。病毒的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长时间身处于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依然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疫情虽然初步得到遏制,但拐点尚未到来,减少出门,避免当众聚集,做好病毒防控,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疫情当前,切勿不可心存侥幸,掉以轻心。你的麻痹大意,不仅会害了自己,也是在为这个社会添乱。
02
上个月,“玛莎拉蒂冲撞宝马”一案,在永城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去年7月3日,23岁河南永城女子谭明明醉驾玛莎拉蒂与8辆车剐蹭后逃逸,随后又猛烈碰撞一辆正常等红灯的宝马7系,导致宝马车瞬间燃烧,最终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而3位受害家属明确表示不原谅,要求法官判处谭明明死刑。 一场车祸,造成两人死亡,牵连了好几个家庭,这样的结果,令人揪心。 为什么,明知道喝酒开车容易出事故,却还要不顾危险驾车上路,不惜拿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做赌注?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侥幸心理作祟。 近年来,酒驾肇事的例子并不鲜见。很多人觉得自己酒量好,喝酒后还要逞能开车,可殊不知,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一场惨烈的车祸。 无视社会规则,缺乏最起码的安全意识,总以为意外是低概率的事件,似乎永远都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正是怀着这种侥幸心理,终会让他们自食恶果,留下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03
在某一期的《圆桌派》中,窦文涛曾讲述过自己的一次经历。 有次,他去出席一个活动。当他入住酒店时,接待单位的人叮嘱他说:“窦老师,给您订的房间,我特地检查过了,那个烟雾感应器是坏的。” 本来就没有烟瘾的窦文涛,听到这话突然生出一丝侥幸,觉得自己要是不抽几根的话,简直对不起那个坏掉的烟雾感应器。于是,他掏出烟盒,肆意地吞云吐雾起来。 原以为自己的行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瞒过酒店,却不巧被清洁工闻到了烟味,他也因此受到了重罚。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人似乎总是逃不开一种侥幸心理,在种种规则的限制之下,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特例。即使冒着风险,也要想方设法钻规则的漏洞,享受着旁人所无法企及的便利。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往往让他们放松警惕,最终也必将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去偿还。
04
我有个熟人,是个标准的月光族。
他追求及时行乐,从来不懂得给自己存点钱,总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一点抗风险意识都没有。
最近因为疫情肆虐,他迟迟未能复工。面对接踵而至的账单和还款日,他一度崩溃不已,只能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周转资金,日子过得拮据不堪。
所以,人真的要学会未雨绸缪,为未来的意外和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难堪的地步。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世间多少的悲剧,源自于“没料到”这三个字。
比如,自认为车技一流,习惯超速开车,还经常在行车时聊微信、看视频,直到遇上车祸,才意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比如,仗着自己还年轻,对于熬夜习以为常,总是不加节制地加班、刷剧、玩游戏,直到健康状况亮起红灯,才会引起自己足够的反思和重视。
比如,终日沉迷赌博,满以为下一把牌就能翻盘,直到输得倾家荡产,甚至还欠债累累,才悔不当初,一失足成千古恨。
俗语说得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永远记住,不要让你的侥幸心理,成为引发不幸的导火索。
纵使你今日侥幸逃脱,也要明白,好运气迟早都有耗尽的一天,到了那时,你将会被拖入绝境之中,为了一时的冲动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戒掉一切投机取巧的心思,不做任何违规越线的事情,坦坦荡荡地为人处世,能让你规避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灾祸。
很多事情,真的不必急在一时。多一分谨慎,少一分侥幸,常怀一颗敬畏之心,人生之路才会变得通畅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