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年的第一天,无数人经历了观看春晚和关注疫情无缝对接的一晚上,今年的除夕有笑有泪。
截至1月25日13时30分,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1337例,死亡41例,治愈38例。
今天是新春伊始,大家纷纷祝愿新年心想事成平平安安,祈祷新年新气象。
但开年一个坏消息,在令人心疼的同时,更令人更加警惕,那就是陆续有小孩感染。
最小的新型肺炎患者在今天凌晨确认,年仅2岁,到了下午,又确诊了一名9岁的患者。
来源:人民日报
2020年已经这样开始了,这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我们要防住病毒侵袭,要自信地面对。
因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一线医护人员,还有数不清的支援人员,需要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1
有好消息,但更要警惕!
在这全民紧张全民戒备的时刻,需要一些好消息振奋士气:
1月24日也就是昨天,1名新冠肺炎患者经治疗出院。
来源:人民日报
经北京市专家组会诊,北京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男患者于1月25日痊愈出院。
来源:央视新闻
但是,有人战胜病毒,也有人牺牲在了抗击新型肺炎的斗争中。
医院感染科姜继军医生在查房后奔赴发热门诊时,因呼吸心跳骤停,倒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最终抢救无效,于1月23日不幸离世。
来源:人民日报
现在,我们还面临着新冠肺炎进入第二波流行上升期的紧张局势,遇上疾病高发期和流感高峰期,发热病人急剧增加。
再加上少数患者恐慌性就医,交叉感染几率升高,也给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增加了很多负担。
来源:新京报
大家千万记得,病毒不过春节,切莫掉以轻心。
少出门,就是与医护人员一同抗争!
相信昨夜,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捐赠渠道刷屏了,话题#多家医院急需防护物资#也冲上了热搜。
来源:人民日报
接着,在昨天的除夕夜,3架空军运输机飞抵增援。长夜将至,他们将开始守望,留下逆行的傲然背影。
全国各地各方也在尽全力支援,没有抱怨,没有诘责,只有下决心后的义无反顾。
来源:人民日报
疫区范围在扩大,全国上下,各个省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疫情。
就在刚才,科大大接到消息: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要求,明日起北京道路省际客运全部停运。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家严阵以待,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除了防范,还有尽可能的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传染。
这不仅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医护人员,更是保护大家,说直白点:”老实待在家,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央视主播在春晚上可都给大家细细叮嘱了。
@康辉:生命无价,疫情面前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欧阳夏丹:近期去过的人,请主动隔离观察,你的谨慎,或许就能阻断一次病毒传播的可能!
@海霞:外出戴口罩,日常勤洗手,少去人流密集区,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3
别惊慌,轻症患者在家隔离更安全!
科大大告诉大家:发热并不代表就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感染了也不代表就是重症。
大家千万不要惊慌。盲目涌入医院就诊,反而可能被感染,也加大了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占用了真正需要有效救治的病人的资源。
请大家多学习相关科普知识,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体谅正拼命着,甚至堵上自己性命而将病毒拦在门外的医务人员。
这时候方法千万条,隔离第一条。当有发热情况,还不确认感染的时候,请各位做到:
①提高警惕,加强防护,如果发热症状消失,也要有两周的隔离期。
② 如果有密切接触史或者发热史,不用担心医院不给治,一定要告诉医务人员,不然可能增加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也耽误自己的治疗。
③ 注意休息、加强营养和多补水;保持乐观。
如果已经感染,但患者发热低于38℃,可自行退热,而且无呼吸困难不需吸氧,只是单纯的发热、乏力、咳嗽,可视为轻症。
协和医院专家组副组长张劲农就用亲身经历呼吁:轻症患者在家隔离比去医院更安全。
那么轻症患者该如何应对甚至隔离?请扩散隔离轻症患者的8大要点:
①出现疑似症状,要去医院确诊;
② 不在发热门诊长期逗留,以免交叉感染;
③ 不建议住院,口服药物可以控制病情;
④ 轻症患者采取居家隔离方式,回家隔离比在医院更安全;
⑤有条件最好独居一室,关房门,独立饮食;
⑥ 无需长时间开窗:每天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
⑦ 不与他人共享卫生间,粪便也会传染;
⑧注意保暖,及时补充营养。
除了针对轻症肺炎,协和医院还给出了疫情防治的最新治疗方案。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很多话都让科大大深受触动,而其中有一段是一个母亲的发声:
——“17年前的非典,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孩子,现在的肺炎我害怕极了,因为我有一个孩子。”
“年”对中国人来说有太多的含义,是团圆是展望,是神话里的怪物和灾难。但只要鞭炮响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障碍,终将被清除。
母亲们,还有你们的孩子,都会被守护。
但同时,科大大也需要你们自信并镇定,与前方医护人员和支援的各方互帮互助,互相信任。相信大家一路奋战,能逆转所有的恶意。
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