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九个月(3月6日),北京市纪委监委公布了最新通报。
通报称:日前,经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市纪委监委对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戴自更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网易第一时间转发通报,并选了个“最下流”的标题——《新京报原戴自更被双开:与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该标题成功引发了众媒体人的反感。
可能怕成为“众矢之的”,网易很快改了标题。

话说,戴自更最痛恨标题党。
2018年8月18日凌晨,移动内容聚合平台趣头条提交美国IPO申请,有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计划融资最高3亿美元。
针对此事,戴自更还曾在朋友圈称,媒体界的“拼多多”趣头条也要去美国IPO了,传销式的获客方式、夺人眼球的标题制作、低俗市井的内容趋向,让其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城镇的用户群中急剧扩张。
一在中国传媒江湖上,戴自更是个大人物。
17年前,2003年。
南师北进,京报入市。
《新京报》这份新型时政类主流城市日报横空出世,成为当时传媒业热门的话题之一。
其实,早在2002年,戴自更(又称,戴字耕)任光明日报直属报刊部主任期间,就开始探索光明日报《生活时报》转型,首先与河北报业某都市报合作,联合筹办北京都市报——《新京报》(原名《京津时报》)用光明日报《生活时报》的刊号,由河北报业某都市报出资3000万双方合办。
后因河北方面忙于办两个地方版,一时无法两线作战,合作暂缓。
因《生活时报》人员急于找生活出路,光明日报转而寻求其他合作伙伴,戴自更开始与《南方都市报》洽谈。
为了跟光明的领导解释要办的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戴自更从广州背了一个月的南方都市报到北京,厚厚的一摞,“我讲了大概,又把报纸分送给他们,最后我也没搞清楚,他们是不是明白了。
我们给自己定了三年规划,办一份主流大报,其实影响力和领先优势在创办不久就显现出来了。
”戴自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2003年,戴自更推动光明日报与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跨地区办报,创办新京报并担任社长,以"新型时政类都市报"的办报理念推动传统都市报的转型。
从最初拟定的《北京时报》,到《京报》,再到《新京报》,新报名的诞生可谓一波三折。
据《中华新闻网》2003年10月31日报道称,在“真相大白”之前,已有消息陆续传出:
使用生活时报刊号,原定10月20日创刊,现定于11月正式出版发行;
京报的大多数版面将通过卫星传版方式克隆南方都市报,其他版做本地新闻,本地新闻版数可能比现有北京任何一家都市报要多;
京报的管理模式将直接采用南方都市报的模式;
京报的中层管理人员有七八十人来自南方都市报;
更有南方都市报的总编辑程益中令人惊讶的自信。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北京时报(即京报)近三年的目标是,2005年收支平衡,2006年年广告额达10亿元人民币,发行量100万份以上,报纸日均版面100版,成为北京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
时任北青报社长张延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感受最大压力的不是我。
”张延平表示:针对有传言,京报的主要竞争对手将会是北青,我觉得这不太可能。
首先,一份新报纸进入市场是要以零售为主要销售方式,而北青是以订阅为主的,就这方面我认为它的竞争对手应该是京华、信报和晨报等,他们是以零售为主的。
至少目前它要进入订阅市场和争夺高端读者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其次,我认为京华时报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
因为京华时报本身体现了一些南方办报理念和模式,如今京报的模式可能与之有相类似之处,比拼之下,他们可能会有相当压力。
时任京华时报社长吴海民面则对即将来临的竞争则表现得充满自信。
“有信心面对竞争”,他指出:任何一家新报纸进入市场都会带来冲击。
京报的到来肯定会带来冲击,可能会影响到报纸内容的革新、对发行市场份额的瓜分、对广告市场份额的抢占等。
新的报纸出现会加剧竞争,也会带来新的气象。
我们京华时报中的一些骨干曾在南方报纸中做过,不过经过几年的磨合适应,已基本本土化了,在北京拥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面对可能到来的更激烈的竞争,我们很有信心继续保有和扩大我们的读者群。
京华时报不会因此改变既定的战略目标,还是会毫不动摇地按照我们的程序、步骤往前走,在报业竞争中,我们有这个自信。
终于,在著名报人、共产党员邵飘萍创立的《京报》停刊66年之后,《新京报》于2003年11月11日在北京创刊。
《新京报》零售一元,是当时北京市场最贵的报纸之一。
同时,该报也是北京市场广告价格最高的报纸之一。

《新京报》发刊词“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平静中不失锋芒。
“《新京报》把自己的名字与《新莱茵报》、《纽约时报》、《京报》密切相联,对时代产生强大的影响应该是《新京报》努力的方向。
”媒体时评如此表述。
调查报道《SARS后骨坏死患者调查》出现在头版的导读中,这个选题是当时的独家,在SARS10年之后仍是很多媒体追逐的选题。
这一标题出现在试刊号头版导读中,恰恰反映了编者对深度报道的重视。
二自此,在戴自更的带领下,《新京报》因敢于揭露黑幕,报道真相,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
十几年来,创造了报业的奇迹。
2010年11月11日,《新京报》推出了《新京报·点经2011》纪念特刊,据说一时京城纸贵。
为了庆生,这家风头正劲的京城都市报顺应社交媒体浪潮,发起“微博征集令”,在新浪、腾讯、网易等官方微博平台,面向网友发起征集“我与新京报”的微博主题活动,引来20余万微博博友以“点评”“转发”“讲故事”。
博友中不乏各路名人,时任新浪网总编辑的@老沉 在微博写下:我要年轻一定到《新京报》去锻炼一把。
历史作家@十年砍柴 煞有介事的讨好:新京报七年了,真快。
想起创刊时差点进去了,因当时舍不得跳出圈养的体制。
同样感慨时光飞逝的还有 @中国之声雨亭 ,她回忆: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新京报》创刊时的第一期封面报道,是当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中国一位勇敢亮明自己身份的艾滋男孩间,近距离的一次拥抱与对话。
那份创刊号一直留着,当时买到的时候就预感着时光会这般悄无声息又轰轰烈烈流逝。
2013年新京报十年社庆时,戴自更表示:媒体的底线,从内容讲,就是真实报道,不说假话。
从媒体运作来讲,就是不能用话语权,去搞交易,谋私利。

2014年社庆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一头飘逸长发的戴自更还在豪言“为了我们钟爱的事业,愿意赌上一切”。
戴自更对媒体表示:
“我始终认为,媒体存在的价值,就是揭示和还原事件真相,提供有价值的、有趣的新闻信息,不要有任何虚伪和矫饰的东西。媒体是一个正常社会生态链上应有的一环,它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的监督权。
这一定位要求媒体是理性的、基于常识判断的。
”

2015年,在接受记者提问“哪个时刻让你深切感受到传播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时,他回忆说:“2009年吧。
这之前所有的门户网站,包括一些新媒体产品,都没有动摇我办百年大报的意志。
但微博出现后,陈彤(时任新浪总编辑)向我示范怎么用微博,我感觉报纸的危机正在来临,我也把这种恐慌告诉了同事。
”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新京报从来没有变过:它的灵魂、它的情怀、它的新闻专业主义,不仅没有变过,甚至连动摇都没有。
”戴自更说,新京报始终保持媒体应有的尊严。
我们立志办一份纯粹的媒体:不媚俗,不盲从,相信常识,相信公理,有独立自主的价值判断,这是新京报的灵魂。
我们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我们重新翻看这份报纸时,依然不会脸红,不用找借口来为自己辩护:我们不曾在利益和权势面前迷失,没有讲过违背良知的话,没有写过违背常识的报道,没有利用话语权做交易。
我们始终保持对真相的敬畏,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对平等自由价值的推崇,即使为此付出所谓的代价,也坚持大道直行,无怨无悔。
我们相信,只要新闻有尊严,民众才有尊严,只要新闻有力,这个社会就会有力。
《新京报》成为了中国顶级的优秀报纸之一, 以至民众总结,北有《新京报》,南有《南方周末》。
《新京报》和《南方周末》,在中国新闻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纸。
而戴自更,也成为了中国传媒界的一面旗帜,被有关机构授予"中国报业创新奖"、"中国传媒业30年风云人物"、"影响中国十大传媒领军人物"、"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等奖项。
回顾新京报走过的这些年,戴自更曾向媒体表示,新京报经历过若干重大节点或是艰难时刻:新京报差一点就办不了,最后是中央主管领导拍板定的。
这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关乎报纸生死的问题就会冒出来,比如2005年底2006年初、2011年秋、2013年初,都有过类似经历。
这些遭际,对别的媒体和媒体人,可能经历一次就很不容易,在我们则是接二连三。
多位知情人士认为,戴自更对新京报的经营改革也有很大贡献,戴自更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做内容有前途,这毫无疑问,但内容怎么变现?怎么和经营结合?直到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例成功的。
我的后面有条路,我的前面没有路。
怎么不困惑?”三2017年,《新京报》创刊第14年,爆发了人事地震。
戴自更、朱学东、王跃春相继离开,他们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后选择转身。
2017年8月3日,戴自更14年的“新京报”生涯宣告结束,任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十三届市政协委员2017年9月,著名媒体人朱学东也离开了新京报社长助理、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的岗位,选择熔断媒体生涯。
2017年12月29日,同为新京报创始人、时任总编辑的王跃春正式从离职新京报,她在朋友圈写下:告辞,新京报,2003.8.24—2017.12.29。

截图来源于“蓝媒汇”
至此,《新京报》告别“戴自更”时代。
四
2019年6月10日,北京市纪委监委宣布,北京文化投资发展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戴自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决定》指出,鉴于戴自更涉嫌违纪违法,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第二十九条规定,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撤销戴自更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资格。
从昨天官方披露的罪名看,戴自更问题很多。
从政治到经济,到两性关系,再到宣传纪律,涵盖面很广。
日前,经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市纪委监委对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戴自更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
戴自更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抗组织审查;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取得、持有、实际使用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卡,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高消费娱乐活动,超标准举办会议;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未经批准出入国(边)境;
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获取巨额收益,在分配、购买住房中侵犯国家、集体利益,违规兼职取酬,收受他人给予的期权;
在党的宣传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
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
伪造身份证件;利用职权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戴自更身为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构成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在党的十九大后不知敬畏、不知止,其违纪违法行为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给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应予严肃处理。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相关规定,经市纪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报市委批准,决定给予戴自更开除党籍处分;由市监委给予其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随案移送。
关于规则,戴自更曾表示,任何规则都是依据一定阶段的实践制定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有些规则可能已经不适应了,这样就需要“适度的冲撞”去突破,证实它的不合理性,这其实是改革的一种方式,办报也是这样。
“适度的冲撞”的存在,对促进媒体的生存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冲撞”必须有相应的前提条件作保证,否则会招致麻烦。
但是,“新京报成千上万的舆论监督报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没发生一例事故,”戴自更由此认为,证明这种冲撞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鼓励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
命运面前,每个个体都渺小如尘埃。
戴自更,麻烦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