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凌晨5时30分左右,湖北省仙桃市三伏潭镇卫生院医生刘文雄在家中突发疾病并晕厥,随后急救人员也来了,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后来的诊断死亡原因为:急性心肌梗死。
一张医生的就诊记录表,记录了刘文雄这一个月的工作量。

从1月12日至2月12日,他一共接诊了3181个患者,这个接诊数量超过其他三名门诊医生接诊数量之和。
而且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只休息了两天,其中一天还是因为胸痛去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检查。

根据仙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2月25日24时,仙桃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575例,其中刘文雄医生所在的三伏潭镇15例。
在这一个月里,除了门诊部的工作,刘文雄还作为医院发热门诊专家指导组的副组长,累计指导诊治发热病人670人次。
2月12日8时至11时30分、13时30分至17时,刘文雄在发热门诊上班,17时许下班回家,22时还有患者电话问诊。
这对于一直有心脏病的刘文雄来说,可真的是有点吃不消了。
1月30日,刘文雄因为胸口痛,特意去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一次检查,心电图、CT等都正常,但他回家后还是胸口疼。
1月30日之后,刘文雄又连续工作了13天,终于倒下了。

2月20日,仙桃市人社局仅仅用了1天就出具书面证明认为,刘文雄的死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不能认定他是工伤。
不能认定他工伤的理由很简单,不是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死亡的,也不是在医院里死的,还有一个不是因为感染新冠肺炎死的。
也就是说死的时间、地点和理由都不对。

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卫健委1月23日发布《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关保障问题的通知》。
《通知》规定: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的,应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这就是不能认定工伤的理由,是不是感觉很机械、很教条? 疫情期间,基层一线的医疗任务更重,刘文雄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已不限于只工作8个小时、只在医院工作,1月12日到2月12日还连续加班,期间只休息了两天,另外一天是胸口疼的不行去看病。
而且每天回到家里,还要在电话里为病人解答病情,这不算工作吗?

甚至连除了仙桃市人社局在认定书中都认可刘文雄原本是内科医生,还作为医院发热门诊专家指导组的副组长,做过670人次诊治。
1月31日,就有胸痛、心慌等身体不适症状,因为防疫任务重没请假治疗,在一个月内共接诊患者3181人,超过其他三名门诊医生接诊数量之和。
这些记录,如何能让人信服这不是“工伤”? 一个月接诊3181名病人,这个工作量已经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这种超负荷的压力与猝死却正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这个情况,我们在判定工伤时,也需要务实考量。
他虽然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但因担负过大的工作量,有病身体再度被透支,怎么说也算“劳累过度”引发猝死的吧。
如果这不算工伤,还要怎么算工伤?最高人民法院还曾发布公报案例,指出对工伤的认定应该是“能认尽认”,而非“能不认尽量不认”。
让工伤当事人最大限度地得到工伤的抚慰,体现的就是“从宽”认定的爱民意图。
显然,这样的柔性认定是人性化的,也是依规依法的,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公共部门对劳动者的保护与关心。
疫情之下,仙桃人社局拿着规矩,机械的教条,用这样的态度对待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仅缺乏人性、更加缺乏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怀,让尽职尽责的医护人员寒心。

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也要有人文关怀,应该考虑目前的特殊情况,一线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之大,对因疫情而牺牲的他们,我们应当有个体面的交代。
而不是手握权力,漠视可以关乎医护人员名誉的事情,让他们白白牺牲。
在抗击这场疫情中,有41600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本地还有18万医护工作者,他们都在日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冲在最危险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牺牲的医护人员,是否能被认定为为工伤,既要依规依法,也要实事求全方位考量。
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流了泪还寒了心! 每一次类似事情的处理,都是一次展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机会,也是一种导向,会让医护人员觉得工作到底“值不值”。

截至2月24日,已经有至少22位医护工作者殉职。
她们有的是因为身处一线,感染新冠肺炎殉职,有的是因为连续工作,抗疫过劳殉职,有的是抗疫意外殉职……。
而刘文雄正是在一线抗疫过程中连续工作导致疲劳过度不幸殉职。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 手握权力的人,希望你真正明白如何敬畏医护人员,告慰逝去的人,慰藉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