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真正让我惊讶的,是高安市地方有关方面发布提供的一份陈力群简历。
这位1989年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在乡镇干了30年,才到了镇党政办副主任的位置,到2019年才评为四级主任科员(推测是享受副科级待遇):
(作为参考,2009年是531.1万人,接近十倍,2019年加上海归是900万人。
)可是,陈力群在镇政府一干16年,开始是“办事员”然后是“干部”,实际上,都是办事员。
是陈力群像某些干部一样以兼职心态混在基层混吗?不。
他后来在党政办副主任的位置上,这是镇政府最不可能闲下来的岗位。
这一次,从大年初一到廿四连续24天,没有休息过一天。
“在陈力群的办公桌上,一摞摞码放整齐的人员信息排查记录、一笔笔清晰的防疫物资采购发放台账、一份份返岗返工人员健康证明……见证了他的持续工作、连轴运转。
在摊开的返工人员登记册上,静静地躺着一支笔,数字停在345,这是不到两天时间里,他为全镇湖北返岗返工人员开出健康证明的数量。
”
陈力群逝世前的办公桌
是陈力群没有能力吗?不。在疫情期间,他被划到镇指挥部综合协调组,承担信息排查、指令下达、资料汇总以及防疫物资的采购发放等工作。
这些工作,对于基层来说,都有较高要求。
陈力群负责全镇防疫物资的采购,5万多个口罩、1万支体温计、250公斤消毒液、230瓶酒精、8万多份宣传材料,然后安排分发到全镇各个村组,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这些资金、物资无一笔差错、无一例失误”。
熟悉陈力群的副镇长丁晖说,陈力群从事机关出纳、食堂管理员工作13年,“因为做事公道正派、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深受镇机关上上下下的信赖”。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陈力群家境非常贫困,父亲年迈、儿子年幼、妻子没有工作,加上两个早亡弟弟的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都靠陈力群抚养。
他的家境困难,说明他一直没有去做“副业”。
也就是说,他的压力,很大。
基于以上信息,我感觉,这是一个基层老实人。
他的故事,很平淡,是啊,真实的疫情就是如此,所有的跌宕都在平常琐碎之中,而人性的各个层次则在每一个角落闪现。
我们知道,乡土中国有乡土的逻辑,基层单位有基层的理络。
我们往往在口头上称赞老实人,但又往往在行动上欺负老实人。
正如社科院青年学者冯军旗25万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中所揭示,在县乡这样的基层单位,一些地方,几十年下来,“政治家族”盘根错节。
身处其间,很容易把一个人的精力磨在一些他们认为很重要在另一些人看来很无趣的地方。
一个耿直的人,有概率数十年如一日被人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记得当年,我在大学时,老家的组织部门常来招选调生,派往基层。
正是基于对被某些人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的恐惧,也没有攒足“公门之内好修行”的勇气,当时的我,就断了走这条路的念头。
)当然,有很多人是因为自己个性原因,又或者某种缺陷。
我们能想象,有一些人,在基层滚一身泥之后,就走出去了,也有一些就埋没在泥里了。
第一个十年可能头破血流,第二个十年可能自暴自弃,第三个十年可能自怨自艾或者心灰意冷。
我们能想象,这样的一些人,忍耐了不少来自妻小的抱怨,也听过不少讥讽和嘲笑,也感慨过后来的人都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最后只求一个安稳退休。
这起码比乡镇里的普通老百姓要好得多。
2015年,陈力群成为了党政办副主任,我们可以推测,他应该是境遇有所改观,很可能是文字能力发挥了作用,临近退休解决了副科待遇。
53岁副科,退休之前或许可以解决正科待遇,这恐怕就是他最后的“奔头”。
于我,这份简历让我无法入睡。
太心酸了。
我举一个简历例子,和我有一点交集的。
这则例子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
王卿:
女,汉族,湖南耒阳人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1月入党
1980年4月生 1995.09-1998.07 衡阳市财政会计学校财务专业学生1998.07-2001.12 耒阳市人民检察院刑二科干事(1999.09-2001.07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专业学员) 2001.12-2003.10 中共耒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干事(2000.09-2003.07 ***大学法律专业函授本科班学员) 2003.10-2004.06 中共耒阳市委组织部办公室副主任2004.06-2005.02 中共耒阳市委组织部干部组副组长2005.02-2010.09耒阳市招商合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10.09-2012.12 耒阳市招商合作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耒阳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2012.12-耒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是一位中专生的励志故事。
随后,经新华社向衡阳市委组织部核实,王卿的父亲王礼忠曾任耒阳市政府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2008年退休。
即便排除父亲因素,这份简历也不免让人疑窦丛生:第一,王卿是中专毕业,专业是财务,这样低的学历和不对口专业,为什么可以分配到市检察院刑事部门?在这里工作时她还拿了大专学位,那么,她是如何两全的?第二,王卿2003年1月入党,为何却在2001年就进入市委组织部工作?王卿是怎样以非党员身份在组织部工作的呢? 第三,王卿拿到函授大学学历后,就开始快速提拔,用一年多就成为招商局副局长,是不是太快了?
我之所以提到这份简历,仅仅是因为我恰好也是在2003年,与王卿女士同一年,毕业于王卿取得函授学历的那所大学(我是经由高考的全日制本科,不是函授。
因为这件事实为学校不荣誉之事,所以本文也就不提校名了)。
实际上,王卿副市长简历中的“火箭速度”是在当地官方认可的轨道之内的,相比于某些人,可谓微不足道。
当时,从新华社到人民日报以及各地媒体都对这份简历进行了跟踪报道,这也许让王卿女士的提拔稍稍受挫,不过,这并不影响当地确认对王卿的任命合法合规,也并不影响王卿女士随后继续任职以及调任。
根据我今天从衡阳市政府网站查询的信息,自2017年起,王卿女士调任蒸湘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这是2020年蒸湘区政府官网“区政府领导”栏中王卿副区长照片:

那么,为什么中专毕业的王卿用了14年成为副市长,而早她11年拿到本科学位的陈力群,却在镇政府当了16年办事员+9年普通干部?我最希望的答案是:王卿女士具有某种不为我所知的特殊才能,而衡阳这个地方(耒阳、蒸湘区都属于衡阳),确确实实是太需要这样的干部了。
举一个被确认违规的例子吧。
也是与王卿同一年被曝光的,“90后神女”王茜。
2012年4月,湘潭市岳塘区拟选拔任用这位1991年出生的21岁女生为区发改局副局长。
后来,经核实,王茜系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曾任湘潭市发改委主任)王达武之女,2008年高中毕业后到英国赫特福德大学(新加坡)学习,2010年9月从该校获“英国国家教育文凭五级”证书(经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该证书不属于其学历认证受理范围。
估计是两年制大专)。
2010年10月,王茜被聘用为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重点项目办工作人员;2011年10月被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2011年11月调到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工作。
2012年4月,提拔。
这整一个过程,都是违规的。
从后来湖南省权威部门对此事的严肃处分结果来看,除了王茜父亲外,以下干部牵涉了对王茜的违规提拔,可以说是一串了: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映林;城步发改局原局长霍杰彪;城步人事局局长、党组成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肖志红;城步人事局党组成员、人才交流中心主任杨年春;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管理科副科长袁子能;湘潭市岳塘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沈颖;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塘区委书记肖克。
王达武(右),曾任湘潭发改委主任
地方上的这种情况也被组织部门注意到了。2014年,中组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行了答记者问:这些年来绝大多数破格提拔的干部是优秀的,干部群众是认可的,但也有一些单位在破格提拔上出现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破格提拔缺少制度规范;资格条件把关不严,“破格”变“出格”;破格人选把关不严,存在“拼爹”现象;破格提拔工作不透明,暗箱操作,影响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修订后的《干部任用条例》中对破格提拔从严规范。
中国的公务员人数超过700多万,大部分在基层工作,晋升通道十分狭窄。
成为领导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甚至一辈子望科级而不可得。
有些基层单位,往往有着这两种人:一种是老的,退居二线不干了;还有一种就是准备离开和正在观望的年轻人。
国家往基层投入了很多资源和保障,但不是每一分钱都发挥正常价值。
结果,少数真正一门心思扑在基层的老实人,默默扛着。
是哪些人的初心,持续燃烧30年而丝毫不减不灭呢?我们不要再欺负老实人了,好吗?这一次,如果不是疫情,如果不是殉职,恐怕没有人会注意陈力群这样一个普通到尘埃里的干部。
我宁愿去相信——陈力群是一个没有能力、眼高手低、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干部,或者只想着个人副业主要精力不投在工作的“兼职”干部——也不愿意去相信——陈力群是一个有能力、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实基层人。
说多了都是泪,写到此处,无尽唏嘘,当为全国坚守在基层且仍怀抱初心的朋友敬上一杯!你们并不是焦点,命运就如同一颗被反复摩擦的铺路石,但是啊,这很了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们这几代人,注定都是铺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