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叶问4》全球卖出46.6亿总票房,冠绝整个系列,不过所谓的全球票房,也不过多数是华人影迷的贡献。这部纯粹虚构剧情的《精武英雄》式的特供电影,实际的本质就是《战狼2》的功夫版本。甄子丹的打戏依旧出众,但是借极其成熟的民族主义,来炒作电影的各项卖点,这一方面证明影片的主创团队虽然是香港制造,但是深谙内地影迷的G点。
系列电影本来就有粉丝向,功夫电影题材再赚一波票房,民族主义更是赚一波新粉。媒体放一波爱国主义的猛料,争议归争议,群众买票进场,就是大胜。
叶问去没去过美国,教没教过美国大兵做人,不重要。一句“电影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就能掩盖所有的问题,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商业的运作,背后有无数的商业天才,虎视眈眈的瞄准市场,就如同群狼瞅准了猎物,在广袤的经济土壤里,一个个垂涎欲滴。中国是一个遍地黄金的时代,《战狼2》56亿的总票房,至今也是华语电影最卖座的影片之一,更是最赚钱的电影之一。于是,成功的道路一再被人复制。
张伟丽和波兰人乔安娜的UFC大战,像足了影版的“叶问”,纵然乔安娜是波兰人,不是美国人。国籍不重要,金发碧眼,那就都是美国人。
于是,商业UFC赛前习以为常预热媒体,引发粉丝参与感的“斗嘴”,也成了中国媒体撕咬的原罪。想当年泰森和霍利菲尔德的拳坛世纪大战,早就应该培养了人们对垃圾话的认知,即便是球王乔丹,边打篮球边喷垃圾话,已经是他球风标志之一。
这些,从来不会有拳手或者球员解析式的去攻击。因为,属于竞技的东西,都只在竞技场解决。
媒体不可能不懂,但是把垃圾话中文翻译过来,各大网站刊登,就似乎晓得,这不只是攻击张伟丽,这是攻击中国。
于是更惊悚的绑定来了,乔安娜戴面具。
赛前发布的面罩版本海报,引发争议
我检索了一下乔安娜戴防毒面具的新闻,包括她的推特,脸书,毫无踪迹。也就是说,即便这张海报是真的,也绝非乔安娜自己所为。一个常年专注于比赛,训练的职业UFC选手,还能腾出时间去p一张无聊的照片,事实真相不重要,中国民众愤怒就对了。
因为愤怒,直播的会员,又可以多卖几个了。
关注张伟丽有过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纯朴的女生,热爱搏击,水准一流。上综艺《吐槽大会》的时候,憨憨的却又自信淡然。打拳的人,也算得上是武夫,这种武夫,并不是穷兵黩武,而是追求武术(UFC)的潜心修炼,在训练和比赛里佐证和兑现自己的付出。
唯一遗憾的是,作为商业运作的比赛,张伟丽只负责打,卖票的事,是无耻商人的事。
赛后媒体嘲弄的报道
诚然,并非所有的商人都无耻,海报,垃圾话。中国VS国外,一切的一切,就如同《叶问4》的剧本。叶问最终和美国大兵的对决,在踉踉跄跄里一击致命,赢了比赛,赢了尊重,赢了一个国家的姿态。张伟丽也赢了,在她身批国旗进场,又身批国旗佩戴金腰带的时候,她是胜者,更是国家英雄。
唯一遗憾的是,前一个国家英雄,代表中国的泳池洗脚者,媒体正在批评他,无视和无知。而这些媒体,恰恰是最初给与他最多国家绑定和赞誉有加的最热心肠的群体。比起很多粉丝仍然的坚守,媒体的始乱终弃,像足了一个渣男。
不得不说,中国人善于制造英雄,也善于嘲弄和抛弃英雄。从刘翔,到孙杨,也肯定还有下一个。庆幸的是,张伟丽的个性,成长履历,更像是搏击场上的朱婷,而非泳池的某某,而在鼻青脸肿的竞技里,更容易让人清醒,而非纯粹的激素爆棚。
乔安娜自己的社交媒体PO的海报和日常照片
无非是要加以提醒,游泳也好,足球也好,篮球也好,UFC,UFO也罢,这都是个人的职业和热爱,坚守到一定时间,就成为谋生的技能和赖以生存的手段。打出名堂,有了观众,有了赞助商,广告加持,这是运动员本身赢得的馈赠和成绩。我们出生于一国,武磊在西甲也好,朱婷在意大利也好,代表中国,但是本质他们仍然至少代表自己。
扛着民族主义大旗没有问题,如果对于仍然异族异见都充斥着党同伐异,充耳不闻,对假新闻,商业套路新闻充耳不闻,自己沦为愤怒的韭菜不说,祸害的,是整个舆论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你指望年轻人还可以识别什么是真假,那都是妄想。
尤为讽刺的是,昨天是3月8日,这个被中国人改良后的“女神节”,一方面是观众对张伟丽的胜利高谈女性的强大和美丽,一方面,却在媒体的怂恿下,嘲笑揶揄,甚至咒骂乔安娜,而不懂中文,也不熟悉中国文化环境的她,可能只能在连续的喷嚏声里,困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去做一下核酸检测,
一句话总结,官媒和自媒体,一旦不约束自己,缺失媒体良知,它们便从来是以引导民众失心疯为目的。而真正启智的人,在中国,却污名而举步维艰。
给运动员或者给民众打多了兴奋剂,早晚会反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