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帮一位左手残疾的大姐卖了点葱,被很多人夸了很多次。
什么好人,什么爱心,什么乐于助人。
我是一个喜欢被人夸的人,我相信很多人也一样。

被夸奖就是被肯定,被肯定就说明有价值。
作为一个生意人,唯利是图是本性,有价值的事情,我愿意做。
有人问我图啥,活白干,还得倒贴几千块钱。
我说啥都不图,你信吗?
其实我也不信。
商人,你见过不奸的吗?

有人说我喜欢胡屌扯,天天啥都扯,而且扯不完,于是就把我删了。
其实删了也无所谓。我也只是喜欢说点实话而已。
哪怕是在胡屌扯的时候。
微信本来就只能添加5000人,五年前就满了。
很多人天天琢磨着咋加人,我就不一样,我特别期待微信能推个批量删人的功能,尤其是一键删除所有的单方好友。
想加的,该加的加不进来,已经把你删了的,拉黑的,一点意义和价值没有的,又占着茅坑利用不上,你说急人不急人?
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必须删点人。但是删人,真的是件苦差事。
我能用的方法,就是点开朋友圈,删那些没备注姓名、手机号的,朋友圈一道杠的,或者显示已经不是对方好友的、朋友圈半年没更新的。
也试过用俩号,但是俩号就得俩手机,拿着费劲不说,也没那么多空闲的时间去经营去维护。
更何况,对于一个患有严重脸盲症的人来说,认识那么多人,很容易就会因为某天见面认不出来得罪了,有啥意义呢?

因为做了个农场的原因,所以农业领域认识了很多人,也帮人处理过很多滞销的农产品。
当然,也被人坑过好几次。
比如烂了的苹果,放臭的鸡蛋,被挖了的资源。
这些让人不愉悦的小插曲,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我非常痛苦,并无数次的思考。
谁该帮?谁能帮?以后还帮不帮?

那段时间里,我几乎删除了朋友圈里所有的农场主,尤其是养鸡的,卖鸡的。
古语说同行是冤家,但他只要来找我叙,我就忍不住吹牛逼。
什么干货,什么秘诀,什么心得,什么传男不传女,我都一股脑的往外倒,而且可能还得管饭,还要陪喝。
夫人倒没赔出去,也没兵可折,结果是被人肆无忌惮的模仿,甚至被作为比价的对象,更可恶的是翻我朋友圈,进我的群,挖我的人。
我把80个鸡蛋卖100块钱,他就发个朋友圈说,我的鸡蛋也是土鸡蛋,人家100块钱80个,我这100块钱100个。
盗亦有道,小鬼乱跳。
明明昨天晚上刚一起吃过饭,称兄道弟老半天,三瓜俩枣的事,咋能这样干?
想不通。
想不通的就翻篇。
去***的吧!
拂袖而去,老子落个清闲。
天生不是谋略人,学也学不会。

这位种葱的大姐,其实我也并不认识,并至今没有见过面,连个手机号码都没有。
之所以会有义务卖葱这一茬,是几个小伙子,先行帮忙在前。
他们拉了一个群,5块钱一捆10斤葱,还给送到家。
在群里看他们热火朝天的样子干着无用功,把我惹恼了。
完全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事,为什么要干呢?
然后我把这事跟赵飞一说,我们俩一拍即合。
花钱买下来,然后低价转卖出去算了。



涉足农业这几年,见了太多的所谓的滞销。
所谓的滞销,是指市场的产品因为一些原因不受消费者欢迎而导致销售速度极慢。
所以吧,理论上而言,谁滞销谁活该。
现在疫情期间,情况比较特殊,这样说话可能会挨绝。
但是,依然忍不住不乱说。
有些人的滞销,本来就是真的很活该。
尤其农业领域,很多人上产品之前,考虑市场需求的时候,尤其喜欢剑走偏锋。
本地没有,市场没有,往往是考虑的重点。
这也是他们的产品出现滞销比重最大的一个原因。
你那叫滞销吗?
本来就叫卖不掉好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蔬果一方鸡。从神农到现在,老祖宗研究了几千年的农业,你以为你比袁隆平还能,非要玩出个新花样。
淮南的桔子,非要移植到皖北来种,广东的阉鸡,非要拉到阜阳来养。
然后你说你滞销,你不活该谁活该?
不是产品有问题,是你智商有问题。亏死你都不亏。
还有一些人,东西卖不出去完全是不懂得敬畏市场,自己不知道自己值几个钱,惜售造成的。
这些年,见过很多养土鸡的,市场上一只鸡卖30的时候,他非硬着头皮卖100,贩子去拉他不卖,自己却又卖不掉,然后越养越亏,最后一文不值。

不可否则,有些产品确实是真滞销,有些人确实真的应该帮。
就比如这位张大姐,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依然自强不息,不怕劳苦种植经济作物,没有偷懒种点小麦玉米了事,然后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相信:若不是因为疫情,她一定是不停的赶集慢慢卖,可能也不会有我卖葱这一茬,也不会麻烦到大家。
还有一个细节特别能够说明问题:村里去了很多人,有亲戚,有邻居,都去帮她拔葱、捆葱,都是义务的,听说连饭都不吃她的。
都说人情冷漠,这又赶上疫情,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时刻,若是人缘差点,人品一般的人,谁有闲工夫和心情搭理你?
当然了,值得肯定的还有我。
疫情当下,餐饮业遭遇重创。不开门亏个房租,开门亏个房租+工资。
我也没有等谁靠谁,在政府还没有完全解封之前,我就顶着被感染的风险,我自强不息出其不意,卖卤菜。
卖卤菜的营业额,今天可能不到3000,但是因为卖葱,需要倒贴3000多。
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都写在日记里。
我做好事,也不喜欢留名,但是都发朋友圈。
若是非要刨根问底问个为什么,那就为图个名吧。

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已经可以收尾。
但是标题已经点明:杨朕不一定是个好人,他做的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为什么会这样说?
因为一旦某个商品出现滞销,就一定是整个行业都有同样的遭遇。
你帮助某个人把滞销的商品处理了,其他人的就会更滞销。
所以,处理滞销商品,不一定是做好事。
你若不是杀富济贫,就一定会是助纣为虐,甚至会致使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市场的事,最好交由市场自己解决。这是经济理论上的东西。
但愿,10000斤葱而已,没有那么大的威力。
更何况,我们帮助的这位大姐,只能算是一个特殊的个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