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除了火了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几位院士外,还有一位我非常敬佩且比较另类的医务工作者——被誉为“硬核教授”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相信很多人,也被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坦诚圈粉了吧!在他接受的采访中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假大空的套路。
让我敬佩的是,他的每一句话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下面是一份张文宏的简单履历:
1987年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先后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以及芝加哥州立大学微生物系从事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工作。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在疫情初期,张文宏就大胆的分析了未来抗击疫情的3种结局:
1、最好:2~4周内所有病人治疗结束,2~3个月内全国疫情得到控制;
2、最差:控制失败,病毒席卷全球;3、胶着:病例数在可控范围内增长,抗疫过程会十分长,可能长达半年至一年之久。现在看来,第4种结局出现了,及时中国控制住了疫情,国外却愈演愈烈!基本符合张文宏的预测。走红的张文宏在媒体人那里成了香饽饽,纷纷前来采访,试图发掘出感天动地的故事。可没想到在他这,没有出现答非所问的假大空,感天动地的无畏歌颂,亦或者是脱离实际的保证和毒鸡血。你也休想窥探他的私生活,拿他做感动中国人物素材。他就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毫无感情的真实·硬核·反矫情·达人。
一、他说:不能欺负老实人张文宏“一战成名”,其实很简单:他从不按套路出牌。在这次防疫大战中,我们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新闻,比如,流产十天的护士上前线。比如,父母病危的医生上前线。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我心里不是感动,而是愤怒,总觉得这样的动员缺少人性。华山医院组织医疗队去时,一位医生的父亲住进了ICU,张文宏对他说:“你放心回去吧!”一位刚刚援外回来的医生主动请战,张文宏说:“你刚援外回来,这次先不派你去。”而在1月29日,张文宏还换掉了所有从年底到那时工作的医生。因为:“第一批人实在是太累了,我们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说实话,如果我是第一批医生,听到这样的安排,估计会感动得掉下泪来。说这话不是我没有敬业精神,而是合理符合人性的安排才是最好的安排!
这让我想起了,天津港口大火时失去的那些年轻的消防员,如果多一些人性关怀而不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不会付出那么大的牺牲。

换下来的人,需要补充新的,那谁上呢?党员啊!没毛病!当初入党宣誓的时候不是说了吗?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现在你都给我上去,没有讨价还价。这样的安排群众能不拥护?
二、他说不能道德绑架面对加班加点无休无止的宣传,张文宏反对道德绑架:“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对于普通人它就是一份工作,不要用高尚来绑架别人。”
“第一关心是防护,第二是疲劳,第三是工作环境,我觉得一定要跟上。
如果跟不上,就说明没有把医务人员当人,只是当机器。”
“你问我医护需要什么?我觉得就是需要有免于受伤的权利。”
而对于现在争论的“很多医生态度不好”,他也作出了回应:
“专家到了这份上吧,我看脾气没有一个好,吵架是经常的,但都是本着对病人极端负责的态度,否则我跟你吵什么吵啊?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大家看到医生都是文质彬彬的,那都是假的,全都是假的!”
张文宏不按套路出牌,似乎成了一股清流。当我们看多了假大空的套路回答,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接地气的人物,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当然,适当的宣传甚至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在过去上百年的斗争中多少人做出了牺牲,没有人牺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不过也没必要什么都要拔高,非要造神,大家明明都是普通人啊!都会害怕,会担心,会生气,他们也都是在以命换命。相比高大上的宣传,还不如给他们提供更好的防护和后勤保障,给出应有的奖金和福利,并且在未来能给予更多的尊重和保护来的实在。保证他们的安全,给予他们更多的奖励才是对医务人员,最实际的回报。三、医生治疗的作用张文宏对治疗方案的回答也是实事求是,他不会给外行人讲一些专业术语,又给对方留足了面子!
面对记者提问对重症患者有什么治疗方案时,他是这么说的:
“我跟你讲你也听不懂,因为我们读的书是不一样的。
你能听懂我说的每一个字,但你不懂什么意思。
但我可以告诉你重症病人是集中了上海最好的多学科团队治疗。
治疗方案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病人身上的。”
四、闷死病毒
控制疫情,每个人都是战士。
而且,不仅医生是战士,你们每个人不都是?
你现在在家,不是在隔离,而是在战斗啊!你是在闷啊!你觉得闷是吧,病毒也觉得啊,病毒最后就是被你们闷死的呀!简单几句话,让大家心平气和的就接受了在家隔离的建议!
企业家不要总是捐东西,照顾好自己的员工就是做大的贡献!
普通老百姓呢?
不要到处去玩咯,不要什么看到美女,看到好友,就开心的把口罩摘下来热聊了嘛!
防火防盗防同事
六、不要对疫苗抱希望
但是我们也不必焦虑。
相信我好了,我的预测一定是对的。人类一定会最终战胜疫情!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相信他?因为他不会将一些大道理、专业知识,他用百姓能听懂的语言说出来,让人感觉很亲切,就像一个网友留言:听他说话就像邻居大叔一样,没有距离感。
这既能让沟通变得有效,又能建立信任和信心,何乐而不为呢?七、正常人谁不想自己的母亲呢?
之前,有媒体采访他之时,他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一旁的记者像是找到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催他接电话:“我们想看看张医生和妈妈通话会是什么样子。”结果张文宏挂断的很干脆:“我就知道你们这些记者采访的时候,就想窥探人家隐私,我偏不接。”
而女记者紧追不舍:“那您想念您的母亲吗?”
张文宏无语了,反问了一句:“哪一个正常人会不想念自己的母亲呢?”
媒体人想一探张文宏的成长经历没想到直接拒绝,说的还挺实在:
“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其他没什么。”
工作之余的生活是不是很励志、很丰富多彩呢?
结果张医生说了:我疲劳的时候就喜欢追剧,看那种非常无聊,不用动脑的电视剧。
“运动很好,但是太累了。”“我也买过几次健身卡,可最后吃亏的都是我,基本上一年去两三次,或者健身房倒闭了,所以都是把我的钱卷走了!”!!!这不就是我的日常写照吗?我曾经在同事的忽悠下办了一个两年的健身卡,结果就去了两次。生活中和我一样的不在少数吧?
八、疫情过后,大家就把我忘了
而对于以后,他也有着清醒地认知:
“这个事儿出来,因为我懂这个事儿,大家喜欢听我的。
等这事儿过了,大家又不要听我讲话了。你以为大家爱听我讲话啊?”
“等过了这个事情,大家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追剧的追剧,该看跑男的看跑男,谁要看我啊?”
“当新冠大幕落下,我自然会非常silently走开。
你再到华山医院来,你也很难找到我了。我就躲在角落里看书了。”
他自己清醒的认识到:
他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工作,养家糊口是生活,只是因为这次疫情,正巧是他的专业,才将他推到了大众面前。他不想立高大上的人设,也不想被“英雄化”。他希望疫情过后大家会慢慢遗忘他,亦或者,所有的医生倒是都希望,自己每天能轻松工作。因为,这就代表着大家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在微博评论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觉得说的非常合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强硬的把一些事情附上自己所谓的一些意义,把一些人强行的拔高,塑造出高尚纯粹的人设,可其实这样或许真的没什么意义。”
也许,不按套路出牌的人才是,老百姓最喜欢的。他直爽,不做作。有些事不太符合主流,所以,这次评选先进“医务工作者”落榜了!
但坦率地说,如果让网民投票,他肯定会是高票数当选,如果说一定有比他票数更高的,那估计也就钟南山院士了。他也是这个抗疫期间,就闪亮的医生网红。用一位网友的话说:
他“话痨”,但不说官话。
他幽默,但不躲避问题。
他不过分谦虚,但也不居功。
他硬核,但是又很可爱。
虽然没评上先进,但这不会影响他在人民群众中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