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中科院推出了一个“国产”编程语言叫“木兰”,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虽然我不知道媒体兴奋个什么劲,但是好歹也算是个新闻吧,不然记者小编吃什么?
但是随后一个更大的消息爆出来,不同的是,该消息只出现在自媒体中。用户@沉迷单车的追风少年在自己的CSDN博客上,记录了试用木兰的体验。
一看图标就觉得不对劲,这不明显是pyinstall打包的吗??我发布pyqt的软件都知道换个图标,这么大的项目连图标都不换???喵喵喵??
打开之后就是类似python一样的对话框
提供了这么多函数,和python几乎一毛一样啊
试一下反向破译一下,以为会加密,毕竟是一个商用软件,我们自己写pyqt有时候都加密
但是,结果一点加密都没有,直接破解了:
纳尼?说好的自主研发的呢??
这下到底是python还是木兰我已经分不清了
对于上述质疑,目前还没有官方回应的报道出现。但是官网已经暂停公开下载,看来“舆情”监控搞得不错。
随后,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搞什么“自主研发”编程语言?这种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使用现有平台更具通用性,更有利于产品开发吗?
“木兰”项目的负责人称:“依托编程语言,可以打造信息产业生态系统,有助于占领行业标准的高地,把握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主动权,带动上下游,实现技术可控。”
我就不懂了,怎么搞个语言就占有“行业标准高地”了,怎么就把握“主动权”了?
随便举个例子,英国的AcornComputers早在1980年代就推出了arm架构,他们与世界各大厂商合作,成为当前移动通信芯片架构的主流。但世界最大、最好的芯片公司都不在英国,不知道英国是怎么用arm架构占有“高地”、把握“主动权”的。
类似的说法,广泛存在于国内的科技领域。自主创新,固然十分重要,否则培养那么多科技人才岂是吃白饭的?
但自主创新的目的是什么,有必要弄弄清楚。所谓自主创新,绝不是要脱离世界,搞科技上的独立王国,更不是要垄断技术,搞什么“产业高地”。
自主创新的目的,是产生更多的技术产品,与现有的技术产品竞争,改进技术,造福民众。
很多人会说,不是美国经常垄断技术,从全世界收取高昂的专利费,还动不动就“制裁”别人吗?
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一些企业具备某种技术方面的垄断地位,收取高昂的专利费。但获得垄断地位并不是这些企业研发技术的初衷,只不过是别人目前还没搞出来,或者觉得没必要搞,客观上赋予了目前技术持有者垄断地位。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汉芯事件。

2003年,上海发布了汉芯一号,随后汉芯二号至五号分别于2004年至2005年间发布。该芯片由海归学者上海交大教授陈进所领导的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
产品研发出来之后,还请来了北大微电子院院长王阳元、浙大信工院院长严晓浪、科学院院士邹世昌、工程院院士许居衍等多名学者参与鉴定,给予了极高度的评价。
然而2006年,由清华大学BBS开始,人们揭发汉芯造假,过程是陈进在美国购买摩托罗拉飞思卡尔56800的芯片后雇佣民工将表面的摩托罗拉logo用砂纸磨掉,再找浦东的一家公司将這些芯片打上“汉芯一号”字样,以此骗取了一亿一千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
最终,上海交大撤销陈进微电子院院长职务,解除聘用。科技部决定终止其负责执行的科研项目并追缴相关经费和取消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不过直至最后都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
汉芯风波平息许久之后,又在2018年曝光了“红芯”浏览器案。开发方宣称,浏览器内核为“世界第五颗也是唯一一颗国产浏览器内核”,但是实际上是基于Chromium49内核进行二次修改。

使用该浏览器后,无法访问页面地址提示与Chrome相同,连产品彩蛋也照搬,甚至在红芯的安装包中发现了Chrome的logo。
甚至,连项目负责人的学历都是假的。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屡次发生诸如此类的学术造假事件呢?其实只要在这些造假“成果”推出之后的宣传词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每当出现此类“成果”,就如木兰编程语言一样,永远离不开什么“占领行业标准高地”,“把握技术主动权”等说辞。
所谓“占领高地”、“掌握主动权”的思路是十分荒谬的。难道现在具备垄断地位的企业不允许别人研究了吗?他们有什么办法保证别人搞不出来呢?同样的,你现在搞出个什么东西,就能保证别人比你差?既然不能保证,又何来“高地”、“主动权”一说?
可是,就有些人,自己对科技一丁点儿都不懂,却特别喜欢听概念,什么“高地”、“主动权”、“自主”,又满脑子斗争哲学,觉得干什么都为了斗倒那些“敌人”,一听到“高地”、“主动权”,立马就联想到“激战上甘岭”、“奇袭老虎图”,热血上头,就把经费给批了。
再强调一遍,一些科技企业获得垄断地位并不是这些企业研发技术的初衷,只不过是别人目前还没搞出来,或者觉得没必要搞,客观上赋予了目前技术持有者垄断地位。
那么什么东西有必要搞,什么东西没必要搞呢?在我看来,具备通用性、平台性的东西,根本没必要搞。
比如编程语言这种东西,弄什么“自主创新”根本就是骗取经费,毫无意义。反而还会因为乱来一气,徒增软件程序的复杂性,导致互不兼容,阻碍科技进步。
但基于这些通用平台而产生的各种下游软件产品,倒是应该丰富多彩,激烈竞争,这才是自主创新的主要方向。
所以,python变木兰,一点都不奇怪,只要是为了“自主”而创新,此类事件就永远会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