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攀枝花市啊喇乡旺牛社区大村组村民,大村组是典型的山区,何家的土坯房就建在陡峭半山腰,一家三口搬到山上居住已18年。
多年来,上下山只有一条窄窄的土路,物资全靠人背马驮。
2018年,48岁的何元能他贷款5万和四处借债共花费7万元,把这条847米长的路扩宽修通,可没多久就被人匿名举报了。
四川攀枝花市森林公安局经初查,其修路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后该局立案调查,认定其行为构成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作出行政处罚:责令6个月内恢复原状,并处罚款44467.5元。
为此,这个新闻出来之后,当地执法者遭到网友的嘲讽,认为他们以罚款而罚款,其行为相当的丑陋;要知道,这位村民自费修路,对村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他违法了“违规修路”的法律条文;为此,他得到了惩罚,对于这样的惩罚是在法律条文上的胜利,但失去了人情味!对于村民何元能来说,他修路是想方便自己和村民行走,这是一种善举;而在执法者的眼里,他“违规修路”了,就要接受惩罚,那么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知道的,道路村村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喊了,为何该村到了现今还没有通呢?如果说村民何元能“违规修路”了,那么还没有实行村村通的领导是不是更应该问责呢?中国有个典故,想必人人都知,那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恒心,没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具有正能量的教义;但如果在当代,愚公他看到村民自费修路违法了,他还敢移山吗?因为他移山也是违规了,一整座山让他移了,破坏了树木,破坏了生态,很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其罪名就大了。
所以,愚公若生在当代,他是不敢移山;我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但说明一点,当我们对待一件事情做出审判的时候,要看看这件事情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像村民何元能修路,他出于一片善意,也在做当地政府没有做到的事情,如果只是冰冷的处理,那么岂不是寒了今后做善事之人的心呢?有网友问我,如若你来处理,会怎么处理何元能“违规修路”之事呢?在这里,我会对于他的违法之事作出相应的惩罚,但同时会奖励他修路的善举,造福村里的行为;让他感受到,在修路的同时,也要守法;违法要罚,但他的行为是善意的,同时也要奖励;这就需要一个执政者的态度了,现今很多基层执法者只是以罚为目的,而少了仁者之治,以罚代管,少了人情之味,这是相当无趣的。
而何元能被罚是因为被人匿名举报了,我不知道这位匿名举报者出于何种的目的要举报他,可能何元能修通这一条谋生之道侵犯他的利益,但修的这条路是公益的,很多人都可以走;而且还是一个家庭本身并不富裕自费出钱修路,虽违规,但不失道义;所以这个时候,执法者是需要实施仁政的时候,把握好尺度,而不能让这样的“老实人”付出还要吃亏!罚款,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有时也会丧失人心,像何元能这样的事件就不应该以罚代管,更应该在罚的基础上体现了一份人性,否认他的同时,也要对他的行善给予认可和奖励,这样即让何元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将他的善举得到推广,何乐而不为呀!为此,如今看到这冷冰冰的罚款,加上何元能还是一个家庭经济困难,这种冷漠的处罚,岂不让人心寒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