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社会能够看到医务人员的努力,希望这次疫情能够成为社会重新审视医患关系的契机。
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志,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江西)的一员。
2月9日,他和另外39名队员一起,响应国家紧急号召令,跟随9辆车(7辆特种车上配备了手术台、DR、超声、心电图等诊疗设备,相当于一所流动的医院,可以无补给,野外生存10天),向进发。

他们应急队接到的任务,是支援市江岸方舱医院。今天,是他们在方舱医院工作的第三天,他向“医学界”讲述了那里的工作情况。
以下是陈志主任的讲述,“医学界”对内容进行过编辑,发布前已经陈志主任确认。

我是江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刚得知自己进方舱医院的任务时,是不太理解的。我们专业协会一直动员重症人要冲锋到疫情战斗的最前线去,况且不谦虚地说,我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专业领域还不错。
因此,到了后,我第一时间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教授联系。他是我的重症专业启蒙老师,想申请看看能不能给我调到定点医院重症科室进行支援。
邱老师当时给我讲了两点,成为我目前方舱工作思路的指导。他说,第一,因为工作模式和思维角度与平时工作的差别,方舱医院的工作经历对一名重症医学医生来说是很宝贵的;第二,目前,方舱医院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快速准确识别出隐匿的重症患者,及时转到定点医院去,这是我们重症医学人的优势和使命。
这几天的工作,验证了邱老师的观点。昨天下午我查了100多位病人,这与平时只重点看护少量重症病人的工作体验完全不同。在这100位病人中,我们筛查出了4位重症患者,立即转往定点医院。
根据疫情相关数据显示,患者感染后症状从轻微到危重,平均中位数是7天。因此,早一天把重症患者识别出来及时救治,治疗结果也许不同,病死率可能会大大降低。所以我思索之后,认为我现在有两大工作方向:一是带好团队,另外就是做好重症病人的筛查工作。
我们现在有个口号:方舱医院不能有一个病人死亡!

江岸方舱医院目前一期已经开放了700多张病床,分A、B两个病区,我在A区,有370张床,两天就基本收满了。此外,我们这还开辟出一个16张床位的重症区,用以筛查出的重症病人协调转进定点医院治疗。目前来看,转诊还很顺畅
方舱医院不仅是隔离场所,也是医院,每个病人在这里都能接受治疗,我们也有相对成熟的诊疗方案和工作流程。我们每天都要查房、开医嘱,为病人调整用药,除了筛查出隐匿的重症患者外,还要安排明显好转的患者做下一步的筛查。我们马上开移动CT,也有可以做核酸检测的移动实验室,如果患者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就可以出院回家了。
方舱医院建立起来后,之前很多滞留在社区的患者,就能隔离治疗了。我觉得现在这种能对患者分级、分步骤收治的状态,相对较为合理了,也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让患者得到适宜治疗。
据我了解,迄今国内已经有十几支国家医学救援队来到,并且都在方舱医院工作。方舱医院都是临时短期建立的,床位好办,要重新配备齐全医疗设备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每支国家医学救援队都是一个流动的小型医院,把我们调来这里非常适合。
方舱医院里患者很多,但我们医护人员的人手也很充足。我们病区有50多个医生,还有更多护士,分为8个组,一天4个班次,每次进两个治疗组。和医院不同的是,方舱医院里面没有清洁区,都是污染区,所以我们全套防护进去后就不能休息了。特别是刚收病人的前两天,一下子几百个患者进来,要把每个患者都问一遍,写留观病历,护士每4个小时为患者测一次生命体征,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另外,一个客观现实是,方舱医院的医务人员,很多并非呼吸或重症相关专业的;另外除了我们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人员外,其他的医护人员大多来自基层医院,而我们出了病区就要在酒店隔离,也不可能集中开会学习。所以我们分组时,每个组都至少有一位相关专业的医生,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另外结合方舱医院的工作手册,尽量把工作做好、做规范。
虽然我们不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并不限制医务人员出入病区,但进出换全套防护服还是很麻烦的,而且进出一次就浪费一套防护服。所以我们和队员强调,早上吃饱吃好,但尽量少喝水,不行就穿尿不湿。
防护用品虽然很紧张,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出现过因为防护用品不足,进不了病区的情况,只是还做不到根据每个人的体型选择合适的防护服。昨天我们进病区时,全都穿着180的隔离服,虽然这能理解,但希望这个问题后面能得到改善,因为防护服不合适的话,也会造成暴露的危险。
另外,在个人防护上,像出了病区戴的口罩、消毒用品等,都是出发时我们医院准备好的,但如果我们长期在这里工作下去,会有用完的一天。来了后,当地相关部门也问我们需要什么,但我们很难开口,大家都很缺乏。现在政府部门和一些社会人士,给我们送了很多食品,但其实我们并不太需要这些,更需要的还是防护消毒用品。
通过这两三天的工作,可以看出来病区里的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度还是很高的,交流上也很配合,患者对方舱医院的布局、配置总体上都还能够接受。

我看新闻报道说,有些方舱医院有组织跳广场舞的,我们这里还没有。但是有图书阅览处,我特意看了下,书的种类还很丰富,想看书的可以看书,想看电视的可以看电视,不过电视声音不能开得很大。每张病床都有一盏台灯,还有可以给手机充电的插座,wifi也有,昨天有患者反馈信号不太好,相信很快就会解决。
平时,常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医患关系紧张的报道,还有一些令人揪心的伤医事件。此次疫情严峻形势下,全国各地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前赴后继。希望社会能够看到医务人员的努力,希望这次疫情能够成为社会重新审视医患关系的契机。我想疫情平息之后,如果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都能继续秉承着这样的工作精神,我相信医患矛盾也会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