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不是不能走汽车。百年来,不仅走了好几次,还走得很稳,并没有破坏故宫的地面。最早开汽车的是慈禧。
后来,再开汽车进故宫的是大总统袁世凯。

老佛爷坐过,袁大总统也坐过,溥仪不干了,这故宫是我自个儿家啊,怎么能由着别人开车进来撒欢?我治不了袁世凯,我还治不了故宫的地砖么?
溥仪也想要弄一辆汽车开。

可是,溥仪终究还是没能买到一辆汽车,只买来了一辆自行车。

但这并不代表溥仪只能享受《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待遇,多年之后,溥仪还是坐上了汽车,只不过这些汽车是用来把溥仪赶出故宫的。

溥仪走了,故宫成为了故宫博物院。我不知道后面还有谁再开着汽车进过故宫,但我可以肯定有不少次,至少抗战爆发后抢救故宫文物南迁是一次,出入故宫的肯定是大货车。
说到这里,是不是可以总结一下。汽车进故宫,大概都是为了载文物的,不仅载死文物,更载活文物。慈禧太后、袁大总统、末帝溥仪,都是文物。
文物也不一定都是古物,当代的也可能是文物,只要有足够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比如表现某阶层之骄横跋扈,难道不是文物吗?当然是。

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故宫里走了那么多次汽车,再走一次又何妨?
难道再走一次,就妨碍公众利益了吗?再走一次,就妨碍公众逛故宫了吗?再走一次,难道违反了哪一条法律吗?
显然都没有,但网络上的言论很奇怪。一方面人们高喊着核平这个核平那个,嘲笑南半球的森林大火,丝毫不以为意,从未把法律、道德、良知放在心上;另一方面却在发现“自己人”做了一些超出他们对“自己人”想象的事情,莫名惊诧。
我倒要问问,到底是叫嚣核平、嘲笑灾难、把死人当光荣的想法荒唐,还是开车进故宫的姑娘行为荒唐呢?
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张志超、吴花燕等着我们去帮助,还有太多城市的马路地面等着我们去加固,这些才是我们的切身利益。
红墙黄瓦的那个老院子,是咱们的吗?除了表现出不平等之外,跟我们有什么实质关系么?

再联想到故宫还有个角楼餐厅,不知道吃得起6688一桌的人,有几个没车,又有几个不是开车去吃饭的呢?
我还听到朋友跟我说,有一点让他感觉很纳闷。

他说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这件事,他本以为应该是司空见惯,调侃几句就过去了。却没想到引起这么大反响,各种评论区里纷纷哀嚎“真长见识了”、“万万没想到”。



我立马就批评了这个朋友缺乏共情能力,没有办法设身处地去为网友考虑。
对于有一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他们从小就见过不少比他们自己阶层更高的人具有种种特权,确实见怪不怪了。他们的底线在于,有特权不可怕,但请麻烦讲点道德,不要恣意妄为。
而对绝大多数生活在比较低的层次的人,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些刚刚被“青年大院”煽起高潮来的网络青年们,他们生活的社会层次,连见识特权的机会都不曾有过。
他们只知道长期以来他们所学习的、阅读的、接触的东西对他们的规训,面对如今的事情,他们的反应只能是表示惊讶:“现在都这么美好、伟大了,竟然还有特权?!”
可见,两极分化的绝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