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医生、教师倒在血泊当中2019年年末,2020年年初,发生了两件新闻。本该是辞旧年,迎新年的日子,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12月24日平安夜,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医师倒在了自己病人家属的刀下 被杨文医师救治的病人,是一名95岁的老太太,送来医院时,年事已高,身体各器官已患各种疾病,情况不容乐观。

而行凶者(病人的儿子)不合理的要求老太太在医生治疗下,迅速痊愈,能走能吃。
可是人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是有限制的,且医术不是万能的在此情况下,凶手仍然因为病人的一些“风吹草动”就怀疑医生用药,不停的辱骂,威胁 最后直接拿起匕首,对正在伏案工作的杨文医生残忍割喉,触目惊心。

杨文医师悲痛离世,尸骨未寒西安又发生了一起恶性伤人事件,这次是学生把刀挥向了自己的老师1月2日晚上,西安第66中学正在晚自习,高三级有一位学生李某因为玩手机,被值班老师金老师发现后,没收。
随后,李某前往办公室索要手机,金老师不在 但让人意外的,一阵哀嚎声后,同办公室的周老师倒在了血泊当中。

因为被老师没收一次手机,就把恨意投射到整个教师群体,55岁临近退休的周老师成为李某泄愤的替罪羊,老师本着为学生好的心,管教学生医生医者仁心,拼尽全力救助而结果却是,患者家属和学生恶意心起,挥刀而上 这让人不禁反问:这个社会怎么了?
02
“本怀着一腔热血却命丧在自己信仰之下”每一个悲剧背后,其实都暗藏着深意和代价。这个代价,牵涉着我们所有人在2019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肛肠科一名女医生被持刀杀害 凶手是她生前曾努力救治的癌症患者。

是这名医生哪里做得不好吗?但很多患者在谈起这位大夫时,都会说:“技术好,态度好,认真负责,处处为患者着想”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高三尖子生罗某杰因为不想完成读后感作业和老师鲍方起了争执 争执后,他拿起自己的弹簧跳刀走进老师办公室,连刺鲍方26刀,更可怕的是,罗某杰在刺杀后大摇大摆地走到课室,对着鲍方老师的女儿说,“我把你爸爸杀了” 是这个老师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

可是学生眼中的他,“和蔼”、“幽默”,“像亲人一样”,曾被评为“益阳市优秀教师”为什么很多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很多患者眼中的好医生一条本该值得敬重的生命,却无辜被伤害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有名医生痛心的写下一句话:“我本怀着一腔热血踏上行医之路,最后却命丧在自己的信仰之下。
”

之前《人民日报》曾发布过一篇文章,称现在我国每年培养近60万的医学生,但仅仅只有10万人从医,

在一个个悲剧和伤害下,让很多人都对这个曾经象征着“天使”的职业避之不及 而被伤害的老师呢?倒在血泊里的老师,不能死而复生内心寒凉的老师,也不再管教学生台上老师自己讲自己的,台下学生肆无忌惮的聚会、喝酒、聊天

正如白岩松在《新闻周刊》说的:“老师对学生有没有惩罚的权利?如果问老一辈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须的,严师出高徒!但如果问现在的老师,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哪敢啊!”倘若以后,当教育和医疗变得孤立无援,那又谁来救治我们的身体和灵魂?
03
“我们的教育有太多需要反省的地方”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写下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孩子三年级,几天前孩子班里的班主任因意外去世了 她本以为学生们都会很伤心的去缅怀老师 结果让她惊讶的是,大部分孩子非但没有难过,而且还表现出如同解脱般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处处管着他们。因此,妈妈发文求助:小时候连蚂蚁都不敢踩一下的孩子,为何慢慢会变得如此冷漠?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吗?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吗? 台湾著名作家蒋勋在《生活十讲》中曾说过:我们的教育有太多需要反省的地方之前有教育学家,把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致划分为了三种:分别是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权威型下,爸妈是“皇帝”,以支配和控制为主,孩子只能唯命是从,容易被动和服从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就是个控制欲非常强的妈妈。
为了随时可以“监控”孩子学习,她给孩子房间装了一个玻璃窗,
哪怕孩子考了年级第二,还是不满意;

这样的家庭和一些学校“填鸭式”教育如出一辙他们只不过是在培养一个个“高分机器” 蒋勋曾说:“人生中,总有些苦闷是靠知识、考试无法解答的。
在这个飞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个人的情感挣扎似乎更加凸显。
一个只有考试的孩子,很难有机会触碰到人性和真实的自我。
”
当一个孩子永远埋守在冷冰冰的作业和考卷上时无形中他也忽视了对于情感、温度和人格的追求学业和人格的发展绝对是两回事,高分低能,甚至学霸杀人不是个例因为分数他并不会教会孩子如何去应对生活的难题,去面对生命的真善美。
而放纵型下,教育成为了父母和老师的一场拉锯战古时私塾讲台上都会放一把“戒尺”,哪个学生不听话,掌心被抽得通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对待老师向来都是毕恭毕敬可到了今天,你就是让一个学生在门口稍微站一会,家长就怒气冲冲的跑到学校来和你兴师问罪,甚至把你拎去警察局,

老师的无奈有谁能懂?只是用课本拍了几下逃课学生的身体,老师被停职学生上课下五子棋,老师上前制止,却被逼向学生道歉因为没有在家长群里及时回复消息,被家长捆巴掌父母不舍得管,老师不敢管,却忘了社会没有温室,人生没有儿戏跪着的老师,跪着的家长,又如何能够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师道尊严泯灭,戴在老师头上的“紧箍咒”,最终限制住的不过是孩子的未来。
04
教育不只是知识培养心理学家发现,在同龄人中受欢迎的孩子,多数是在“民主型”教育下成长那民主型的教育是如何?有位美国女教师曾在TED上分享自己的教书经历,或许可以很好的说明。早年,她在学校上美国政治和地理课时发现,学生对于美国政治体系以及种族屠杀等知识完全不理解和不感兴趣,而她采取的做法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的内容 而是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设立选举论坛,邀请小镇居民建言献策,自发投入对政府政治探讨当中

在面对种族屠杀这样沉重的话题时,她让孩子去发掘身边经历过屠杀但仍积极面对生命的人,把他们的生活真善美通过短片呈现出来慢慢的她发现,这些孩子学会了尊重历史尊重政治,也学会了为他人考虑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培养,更在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这个过程在孩子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不干涉孩子做的任何决定,以此来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
哪怕这个过程失败,也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孩子通过试错留下的印痕,是可以成为他日后的资源。
并提醒他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分为了五大层次。

而一个个体,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后,便会向更高一层的需求迈进。
包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个过程如果遭到来自别人的阻断,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只有恰如其分、民主的爱既不会把孩子捆得窒息,也不会满到让他沉溺其中才能让孩子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这是教育给到孩子最好的“心理营养”正如萨提亚名家林文采博士所说:如果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心理营养去滋养他的生命,他的生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绽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够有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