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无时不刻充斥着误解、偏见或刻意的诋毁。
有些人,自从知道了“群体无意识”这个词,就以为自己真正读懂了《乌合之众》,只要你稍微表达一点个人的观点及真情实感,就痛骂你是在无脑被人利用,呵呵,也太抬举我了。
有些人,素喜走极端,一旦看到你在某些重大事件上不发一言,又来骂你胆小怯懦自私无耻,是屁也不敢放一个的“沉默的大多数”——你看,“房间里的大象”明明就在,但是你却视若不见,配写什么文章?一场疫情的突然而至,让我们看到了从上至下、从至全国坚定打赢这场战役的信心和向心力,可暴露出来的**也一个比一个打脸。
我们配合,我们理解,我们坚守,我们流泪,我们颂扬,我们感恩,可也应该允许我们适度地忧虑,允许我们偶尔的伤悲,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哀悼和缅怀。
悲伤不是为了放弃,哀悼更不是为了不再相信,而是为了更加坚韧。
我们无意改变潮水的方向,但我们有质问和痛惜的权利,并以此保持精神层面的另一种镇定,重新找到属于自己丈量世界的坐标系,以及寻找到叩问世界更为得体的姿势,以让自己偶尔有对世界说去***的权利。
可当世人皆沉默,这个世界上将不再有勇士。
于是你开始独善其身,我从此缄口不语,慢慢地,都活成了时代的病人。
我能理解在某些事件发生时,不同写作者与之对应的不同态度。
有人沉默,不是真的无话可说,而是因为每个人都不仅仅是自己,他(她)的身后,还站着自己的亲人,需要自己储备力量去深情呵护。
对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经够难的了,谁又希望活得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可我们终究是活生生的人,在应激状态下,会有独属于自己的爱恨歌哭和心灵上的共情,会有自己的喜乐辛悲,哀痛之下会有一些情绪,有一些不解,有一些追问,不正是说明我们的心中还有热血,还在深切地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真正在心底不再有爱的人,要么沉默到底,要到攒够了实力直接远离。
当有人以一种上帝的视角嘲讽我们悼念李文亮医生是集体脑残的时候,当有人从书柜里翻出勒庞那本尘封的《乌合之众》,无耻地搬运原作者的思想,火力全开地批判讽刺大众群体无意识的时候,说实话,我挺烦的。
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收集来的智商优越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可以冷静无比地(对,他们往往自称自己很理性,很克制,很博学)以一种“理中客”的姿态事不关已、冷眼旁观。
那些热衷秀智商优越感的都是些什么人?1.重大事件发生时自身安危不受损者。
这个时候因为不会受到事件带来的冲击,所以能站着说话不腰疼。
3.重大公共事件发生时自身利益受损者。
此时因为利益受到影响,会脑羞成怒痛骂公众无脑。
2.远离底层生存空间,不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条件上均已彻底摆脱普通阶层这一群体的小部分人,热衷秀迷之智商优越感。
不论是按程序第一时间上报疫情的张继先医生,还是无意中“下报”疫情的李文亮医生,我都觉得他们了不起。
前者,尽到了正常的工作职责,后者,无论在主观上是出于小范围的善意提醒,也无论有没有起到预警作用,但他是因抗疫而离世,是倒在了工作一线。
在病重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依然没有因为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而说过任何不利于疫情防控大局的话,且还在外界传言自己被吊销执业资格而亲自在微博发声辟谣澄清,这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
而有人说他没有权利传播疫情,是因为有法律规定,这点我不否认,但我想问的是:某些院士、疾控专家在赴做完调研、明知疫情出现了人传人的时候,不但不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预警,反而急功近利地去科研杂志上发表关于疫情已经出现人传人的第一手论文,又是为了什么?
重大突发疫情发生时,是否依然还要一味按照固定不变的条条框框机械应对?
是否应该在框架之外,灵活地根据疫情走向来采取相应的应变举措调整?
是否应该给予基层的医护人士一定的讨论空间?
有多少人关心?
哪怕在最高法官微文章为李文亮医生的行为正名之后,他们依然在抠字眼、挑条文,斥责他是在惹事生非。
他甚至在被训诫签字画押时心里特别害怕和恐惧,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升职以及接下来的人生,包括将给家人带去的负面影响。
正因为他的真实和质朴,在遭遇这样的事情后来不及得到一个公正的说法就离我们而去,才让人倍觉伤悲。
当他在一线抗疫感染病毒而离世,还有人在嘲讽公众对他的痛惜和悼念是在渲染悲情,我无法苟同。
是不是他只有安静地离开这个尘世,不要引起一滴的水花,让身后的老父母和妻儿得不到一丝慰藉,维护了某些人的脸面和帽子,才配称英雄?事实上,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他是英雄,他都在那里,并被时代铭记。
我们悼念他,也是在悼念跟他一样倒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更是在以这样一种方式,向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危仍然奋战在前线的广大医护工作者传递出这样的感情:你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关于李文亮医生“英雄与否”之争,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为中肯的一个留言。

他不是时势造出来的什么英雄,更不是什么境外势力的什么棋子,他还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他不过是,由民意推举出来的良知医者。
我们不想造神,因为这世上从来就没有能护佑万民的神,我们甚至希望这样的神以后再也不要出现,我们只想让一个普通人的遭遇能够得到更公平的对待。
而关于因李文亮医生离世后触发的舆情,声音已被听见,我们的政府也正在采取改善及问责的行动,这才是我们想要看见的。
所以,一早醒来我们看到了关于他被认定为工伤,补助标准也有了定论,有关方面正在协调银行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补助金拨付到位。
而社会各方也正在向他的妻儿和老父母伸出援助之手。
刚治愈出院的李文亮父母因疫情缘故,没能见到儿子最后一面,成为他们心中最大的遗憾。
来源:梨视频
这是李文亮母亲接受媒体采访的应答:
源自梨视频
可你永远不会想到,就在大家哀悼李文亮医生的时候,竟然有人浑水摸鱼,假冒他的亲人向外发出求助信息,疑似从中牟利。
而李文亮的爱人付雪洁的态度,则让我们看见了一颗同样质朴善良的灵魂。
为了不让更多人的善心善念受到欺骗和利用,付雪洁不得不对外发出这样一份声明:本人付雪洁,是李文亮医生的妻子,本人声明我们不接受任何个人捐款。
网上流传的本人求助信等均为不实信息!感谢社会各界对李文亮医生及对我们家人的关怀!


李文亮离去之后,我们希望能看到其他倒在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得到更多的善待;希望更多的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得到善待;希望这些患者的愈后生活得到社会各界相应的帮助;更希望,我们的重大疫情应对处理机制能够得到完善,重大疫情的应对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这,才是李文亮事件带给我们在他日能够“劫后余生”的最大意义。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有它不完美的地方,但我们并不因为它的不完美就不爱它。
我们建议,我们批评,我们监督,不是为了绑架民意,而是为了促进社会运行机制的更加完善,为了法治精神得到更好的贯彻与落实。
不管这片土地上发生什么,遭遇什么,我依然对它饱含深情和热泪,依然对它保有期待和信心。
我想,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谁会因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谁会跌落神坛,谁又会因此站上高高的领奖台。
我们都将一一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