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也就是2月13日,有新闻报道,12日湖北洪湖一药房因“加价4毛1元出售”口罩被罚4万余元,引发“机械执法”争议。
被罚的理由是:口罩没有中文标识,无法参照原价,购销差价额超过15%。
被罚的洪湖市华康大药房解释:口罩是从仙桃市购进的一次性劳保口罩,数量44000只;渠道合规合法,整箱外包装有生产日期。
洪湖市委宣传部解释:具体实际情况与指导意见出现冲突,相关负责人已对处罚程序重启调查。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有律师认为:处罚虽合规合法,但是否合理,要视具体情况商榷,不能机械执法。
中央党校有教授表示:处罚虽符合规定,但就口罩有没有中文生产标识来说,要看生产动机,只要是正式生产厂商生产的产品问题不大,并且在特殊时期,口罩供应紧张,工序不规范也可以理解。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归根到底就是当初制订法规的时候考虑不全面,而执法者又是一副死脑筋。
结果就是制法部门和执法部门不作为,害惨了商家或老百姓。
之所以,政府相关部门无能,问题总是无休无止。
到了昨天,问题又顺理成章了:是劳保口罩非医用,平时售价几分钱。
结局真是“呵呵呵”。
华康负责人承认:“抬高价格出售,愿意接受处罚”。
市监局有工作人员称:该药店存在多项违法行为,涉事口罩平时售价几分钱,且不能起到医疗防护作用,其“购销差价额高于15%”的证据确凿。
证明处罚是对的,没有冤枉他们。
大家也终于释然。
但做过生意的商家都知道:大多数生意如果都规规矩矩去经营是无法赚到钱的,连生存都艰难。
要想赚到钱就要靠监管局放疏几眼,才你好我好大家好!十多年前,我曾经开过书店,就深有体会。
劳保口罩,平时售价几分钱,谁信?现在几分钱的生意还有谁做?20多年前,工资还只有几百块的时候,农村那些果子,价格掉到一毛多钱一斤,果农宁愿它烂掉都不想去摘。
菜农的蔬菜价格如果掉到一毛多,宁愿留它烂在地里做肥。
不要说1元钱,我相信卖2元钱也没任何人有意见。
现在还有多少东西是低于1元钱的?究竟具体是几分钱?怎么那么含糊?3分到9分钱都可以说是几分钱吧?我姑且就作9分钱一个算:原材料多少钱一个?人工成本多少钱一个?厂家老板赚多少钱一个?零售商赚多少钱一个?运输成本多少钱一个?还有税收多少钱一个?哪一个商家来给我报报价?我从阿里巴巴批发网查到仙桃产的最低都是7分钱一个,最少要批发50万个(一盒50个,一箱40盒),还不含运费和税费。
如果一个只赚几分钱,没有哪个零售商愿意做,除非一箱箱买。
买10个才7毛钱,收钱都麻烦,赚的钱老板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一箱2000个,9分钱一个才180元,批发一箱能赚多少?)。
所以,赚钱的生意都要走夜路,官商勾结。
我市监局出事是麻烦,但你药房也有把柄让我抓住。
如果你药房妥协,今后我市监局放疏几眼给你,你药房老板也一样可以赚回来。
呵呵呵!大家和谐了,双赢!否则,两败俱伤!
零售一个赚3分钱,50个才赚1.5元,这样的生意是没谁做的。
当然,有钱的老板可以免费送给大家,但是我们不能强求别人。
由此可见,双方都在说谎话,蒙在鼓里的是老百姓。
商家说假话很正常,但我们政府工作人员呢?难道这一次新冠病毒肺炎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必须彻查到底!问责相关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