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要说满,真会打脸!
这不,《重庆日报》点赞永川还没三天,就有媒体曝出产值上亿的民企因受永川营商环境掣肘,在渝投资失败的新闻,这无疑狠狠的抽了官媒一记响亮的耳光。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

来源:凤凰网新闻1月10日,《重庆日报》报道称,近日从永川获悉,该区自2018年9月明确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目标、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整治以来,已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群众、推进项目建设上,已在全市乃至全国创造了多项最快纪录,叫响了“永川效率”品牌。
报道还称,在永川企业界,高效的政府服务已经成为一种美谈。
永川还推进工业项目“100天开工改革”,实现了工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所有行政审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整体流程用时100天完成,较过去减少一半以上;公路工程施工许可审批由过去的20个工作日变成了现在的当日即办……

来源:重庆日报《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叫响“永川效率”好品牌》
现实,真的如此吗?“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商讯》杂志社认为,重庆永川营商环境存在短板。
1月13日,《商讯》杂志社报道称,重庆永川区三教工业园区内的重庆英格力铸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格力公司”)因处处受到营商环境的掣肘,欠债上亿元,原始股东自2008年投入资金至今未能分红。
如今,面临债权人和原始股东多方压力,英格力只求卖地求生。
重点是,这个产值上亿的民企,到底是因为什么混成了如此下场?闽商进渝,一波三折据《商讯》杂志社报道,英格力公司前身是重庆市渝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西公司”),创立于2000年初。
后因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等原因,于2007年停产。
2008年,重庆永川区政府从福建招商引资,将投资方周同生带到了永川,并成立了重庆市闽胜钢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胜公司),租赁原渝西的厂房和部分设备,进行生产经营,当时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10年,周同生出资3.2亿,对原渝西公司的收购、资产重组及技术改造。
经过6年的经营,闽胜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上交各项税费超4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00余个。
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
就在闽胜公司2015-2016年连续被评为重庆市制造业百强,成为重庆市知名品牌等政府各项殊荣与奖励的同时,公司于2016年9月停产。
原因是,重庆永川区经信委为了响应国家钢铁去产能政策,将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渝西公司纳入去产能范围。
接着(2017年7月31日),在闽胜公司的基础上,重庆英格力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落户于重庆市永川区三教工业园区内。
据《永川日报》报道,2017年7月,闽胜钢材正式“变身”重庆英格力铸造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铸件铸造加工、销售,磨具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化制造企业。
该公司目前的主打产品为法兰。
项目目前处于设备调试及试生产阶段,已和多家国内外企业签订购销合同。
目前订单主要来源于法兰产品的订购。
2017年11月投产至今,已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目前,企业正努力拓展未来市场,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法兰盘等铸造件20万吨、年产值10亿元。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企业生产两个月后,2017年12月,重庆永川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技监局”)以英格力公司生产国家“淘汰产品”为由将公司进行查封,导致停产。
为此,英格力负责人表示,他们找到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此事,一直未果,也不能提供合理合法的解释。
2018年,英格力只能选择行政诉讼。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做出中止审理的裁决;2019年5月6日法院重新审理,截至目前,正在等待重庆市荣昌区法院行政庭庭审结果。
如此折腾,岂非儿戏?英格力负责人表示,2017年12月底,由于法兰盘生产一直未能恢复,企业处于持续亏损中;为了自救,英格力又斥资投入生产轻轨和云轨配套产品的新项目,研发产品已获得厂家认可,准备进行批量生产。
而此时,在办理环评过程中才发现,英格力生产场地的土地已被永川区政府《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关于三教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文件中规定,将土地的性质在规划上进行了调整,即由工业用地变成了商住用地,因此环评机构拒绝办理环评手续,导致无法进行规模生产。





英格力找过相关政府部门,希望通过解决土地性质问题,帮助恢复生产,但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只有等待政府对土地进行收储。
2018年7月,重庆永川区政府区长及副区长签署三教园区土地收储事宜的文件,同意收储该土地,园区于2018年11月委托评估机构进行了近三个月的评估工作,2019年1月底,评估报告已提交三教园区。
英格力负责人表示,奇怪的是,一年时间过去了,英格力收储方案具体执行没有任何动静,询问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财政资金不足。
而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英格力损失巨大,一是因为要土地收储,公司将生产设备设施拆除之后,当废铁低价卖了;二是一个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停产,经营损失和债务的利息损失也是惊人。
最让人懊恼的是,由于政府没有资金进行收储,土地闲置已经时隔一年,三教园区管委会目前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再将土地变更回原来工业用地性质,让企业恢复生产。
如此折腾,企业经营岂非儿戏?英格力负责人向记者诉苦称,截至2020年1月,公司尚欠债上亿元,原始股东自2008年投入资金至今从未分过红,目前面临债权人和原始股东多方压力,大家都在关注土地收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