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记载,唐僖宗乾符二年秋七月,蝗虫从东方飞来,成群结队的蝗虫遮天蔽日,所过地区的庄稼被吃个片甲不留。如此大规模的灾害不仅伤害了帝国的农业生产,更导致人心惶惶。眼看蝗虫就要飞到京兆地区了,皇帝和百官十分担忧。
当时的京兆尹名叫杨知至,他为了安抚皇帝情绪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于是写本上奏,说“蝴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当时把蝗虫称作“蝶”,也是在宣传上煞费苦心,以免引起恐慌。杨知至说,蝗虫仰惧皇帝神威,到了京兆府之后都不吃庄稼了,都抱着荆棘而死。听到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弹冠相庆。
这一群君臣的嘴脸背后,是百姓苦难的身影。唐末“自懿宗以来,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这样的朝廷,终于激起人民反抗,王仙芝、黄巢起义,为唐王朝敲响了丧钟。《新唐书》中记载的蝗灾共有十八次,基本每隔十几年就要闹一次,有时候连年闹蝗灾。蝗灾来时,“草木叶皆尽”,就这么厉害。面对蝗灾的惨状,占卜说:“国多邪人,朝无忠臣,居位食禄,如虫与民,争食,故比年虫蝗”。看看唐僖宗、杨知至还有朝臣们的样子,跟蝗虫有什么区别?
这样的人,现在就没有了吗?
据中新网报道,始于非洲的沙漠蝗灾已给多国带来巨大损失,当前中国的邻国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已发生蝗灾。目前,中方已对蝗灾保持高度关注,密切跟踪蝗灾动态。
原新闻标题:非洲蝗灾迫近危及中国?专家:需提高警惕密切监测
然而,就在如此危急的态势之下,却有一群人学唐代的京兆尹杨知至,鼓吹蝗灾并不可怕。

根据这位作者的说法,似乎蝗虫根本不是事,放点鸡鸭就能“治理”了。
鸡鸭确实能吃蝗虫,但是否能够治理蝗虫灾害,还要做一点数学题。根据该文的说法,2012年,出动过300万只鸡吃蝗虫。

一只鸡能吃多少蝗虫,文中没有给出数据,但是下文提到,粉红椋鸟从空中掠食蝗虫,一天可以吃120-180只,也没有说是几只鸟一天吃这么多只蝗虫。这种数据没有参考价值,真实性也是存疑的。

我们来看,在养鸡场,一只150天以上的蛋鸡一天的食量在100克,这是养鸡的常识。一直蝗虫的体重按照沙漠蝗虫的平均2g来计算,一只鸡一天的食量是50只蝗虫。300万只鸡一天吃掉的蝗虫数量是1.5亿只。
而蝗虫有多少呢?根据现在的报道,一些地区蝗虫数量上千亿,密度达到每平方米上万只。一旦蝗虫数量达到亿这个数量级,它繁殖的速度是相当快的。蝗虫从卵中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需要30天,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1000粒。在温带地区,蝗虫一般一年生两代,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以繁殖3~4代。当年生的蝗虫多数都可以繁殖,所以一只蝗虫当年产的卵,发育成成虫之后仍然可以繁殖1~3代。按照百分之一的虫卵成活率,一只蝗虫也能繁殖1✖️200✖️200➗100,也就是400只。

世界粮农组织预计,如果不加以干预,从现在到六月,蝗虫数量可能是现在的500倍。300万只鸡,吃光现在的6000亿只蝗虫,要4000天,这4000天,蝗虫数量已经增长4000倍了。
很显然,鸡鸭根本不可能“治理”蝗灾。闹蝗灾时,确实可以让鸡鸭增加食物来源,让他们养得壮壮的,还节约了饲料。蝗虫可以给鸡吃是真的,鸡可以灭蝗虫是假的。
蝗灾的出现与干旱密不可分。大陆沙漠地带分布的蝗虫,在干旱季节里容易形成大集团,向非沙漠地带推进,使其路过的农作物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过渡开垦荒地会减少湿地数量,加剧旱灾,古代的很多蝗灾都是这样形成的。
而河流湖泊附近,蝗灾则相对较少。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指出,“洞庭、彭蠡、具区之旁,终古无蝗也”。
那么自古以来,中国人是怎样灭蝗虫的呢?根据文献记载,灭蝗虫主要有捕杀、火烧、灭卵等几种方法。
明代徐光启记载的捕杀法,是在田垄四周挖沟,鸣锣吸引蝗虫跳到沟里,再挖坑掩埋。这种方法对于行动速度极快、密度极大的沙漠蝗虫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用的。火烧是一个有效方法,在田间烧火,蝗虫见火光就扑进来被烧死。这恐怕也是唐代杨知至“皆抱荆棘而死”说法的渊源。不过火烧同样对于沙漠蝗虫来说用处不大,而且会破坏农作物。宋代开始从土种挖蝗虫卵,但这一招无法应对日行几千公里的输入型蝗灾。
1949年之后,国家结束战乱,得以对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开展组织应对。传统治蝗经验捕杀、挖卵等,被现代经验证明不可取。单纯抓铺、挖蝗虫卵不仅不能实现达到防治的目的,而且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1951年秋冬和1952年春,有些地区进行了挖卵,结果仅能减少蝗蝻发生的密度,并不能减少蝗蝻发生的面积,耕挖过的田地高低不平,深浅不一,蝗蝻孵化参差不齐,反而延长了治蝗时间、增加了治蝗次数。因此,农业部要求停止挖卵的做法。到1953年,挖蝗卵等耗费人力的方法就被彻底废除了。
要消灭蝗虫,还是必须依靠药物。1952年8月,农业部强调治蝗采取以药械消灭为主、人工捕打为辅的方针。1953年江苏省泗洪县曾经在7天内消灭2.5万余亩的蝗蝻,这比为了吃蝗虫而养鸡不知道快了多少,而多出来的粮食,也足够多养同样多的鸡给人吃了。
在使用药物的经验基础上,又广泛出动飞机喷洒药物。50年代的飞机喷药器具,每小时可以喷药1100多亩。1953年,苏联灭蝗工作团在新疆使用飞机灭蝗,30多天时间灭蝗面积达61.3万亩。
不知从哪年起,一些原本毫无争议,属于常识的事情,总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歪曲误导,错误的观点在网络广泛流传,本局确实也无力阻止他们继续误导,但至少写那些误导文字的人,自己不要去相信,否则将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