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年,汉灵帝刘宏即位,改元建宁。这一年本来叫永康元年,可能是汉桓帝病重,为了乞求皇帝身体康健而改。
然而,不仅汉桓帝没办法永康,大汉王朝也没法永康了。灵帝即位后,朝臣们匆匆把年号改为建宁,希望随着新皇帝的即位,国家能够安宁一些。
事与愿违。
灵帝即位不多久,建宁二年就爆发了瘟疫。《备急千金要方》载“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时人称这种病为“百鬼恶气”。
有南阳书生丁季搞了一批“辟温杀鬼丸”,沾了嘴唇病就痊愈,据说城中疫鬼数百千皆惊怖而走。鬼王不甘心,找书生的神药来看,也惊惶叩头。
汉朝廷明知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找不到任何一种特效药来治疗瘟疫,不得不另辟蹊径。

另辟的蹊径就是巫术。
《后汉书·礼仪》载:“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浅……以逐恶鬼于禁中。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
可见,东汉朝廷自古以来就确立了巫术治病的基本方针,一整套驱逐瘟疫的礼仪十分齐备,为此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组织复杂无比的仪式,充分彰显了朝廷打赢瘟疫阻击战的决心!
可能是为了考验朝廷的英明伟大程度,在汉灵帝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史上最大的瘟疫来了。灵帝一方面“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后汉书·灵帝纪),一方面又确立了巫医结合的方针。

灵帝是否真的相信巫术可以治瘟疫?我们无法从公开的资料得到证据。但灵帝一本正经搞“逐疫”的礼仪,一点也不敢马虎。
灵帝快死了,什么药也治不好了,宫中的巫术也搞得不亦乐乎,总觉得死马当活马医,也许能续命呢?这是后话。

皇帝是最大的“巫术粉”,也就引来了人们纷纷钻研巫术,大汉的巫术事业由此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东汉比较有名的巫家是徐登。《后汉书·方术列传》载闽中郡人徐登善为巫术,瘟疫流行时,徐登能禁溪水不流。试问世界上还有谁有这样的执行力?唯有我传统巫术!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巫术有这么大的魔力,自然各家各方也都竞相钻研。
像徐登这样全无仕名之人,也能被写入史书里,专门为其作传,流芳百世。全大汉的民众又有哪个不想投其所好?

时人竞称:巫术是我大汉的伟大瑰宝,治愈了许多人的顽疾,粉丝众多。
除了头号“巫术粉”汉灵帝,以及千千万万徐登,还有一些不怎么安分老实之徒也在打巫术的主意。河北巨鹿人张角就是优秀代表。
这个人自称“大贤良师”,号称继承了黄帝、老子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带了好多信徒。瘟疫泛滥的时候,张角让人先跪拜,再用符水治病。
张角的符水到底是什么,这玩意到底有没有用呢?张角的弟弟张宝、张梁问大哥,张角说,这玩意不能说的太细。

由于听说张角的符水能治病,百姓蜂拥而至,纷纷哄抢。张角说,大家只要信我的太平道,就不要担心符水被抢光,应有尽有!
很多老百姓本来就没病,自我感觉生了病,喝了符水后感觉病好了,于是大家都对张角奉若神明,张角的部众一时间聚集了数十万。

此时,各地的地方官员都在干嘛呢?眼睁睁看着民众聚集到张角门下,不阻拦吗?原来,张角在朝廷有内应。
灵帝手下的中常侍封谞、徐奉等做了张角的内应,这些宦官一方面谗言谄媚,对灵帝说什么“巫术是文化瑰宝”,投其所好,让灵帝愈发信任那些行巫术之人;一方面专权秽政,以对他们是否忠诚来考评各级地方官。
地方官员对于张角这种通天的角色,也不敢有所阻拦,就眼睁睁看着张角势力坐大,终于有了黄巾之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