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道理,大多数人都知道了。然而,总有顾客会有别的疑问:“吃药后喝酒”和“喝酒后吃药”一样吗?
面对顾客的疑问,药店人可以这样作答。

在解释之前,先弄清药物作用原理
所谓“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其实是双硫仑样反应惹的祸。
双硫仑属于酒精增敏剂,能阻止酒精在体内代谢,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戒酒治疗。双硫仑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
服用该药后,即使喝少量的酒也会使人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等严重不适,从而使好酒者对酒产生厌恶,达到戒酒的小目标。
如果顾客服用的药物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与双硫仑相似的话,就很容易产生双硫仑样反应,造成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不良后果。
那么,哪些药物与酒精接触,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呢?

“说走就走”的双硫仑样反应药物
含有甲硫四氮唑活性基团的药物,和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以下这些药物,值得药店人重点关注:
01

抗生素类药物
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头孢甲肟、头孢区胺、头孢尼西等抗生素类药物,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曲松的结构中不含甲硫四氮唑侧链,但含有甲硫三嗪侧链,也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而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头孢丙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头孢地尼、头孢他美酯、头孢吡肟等抗生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中没有甲硫四氮唑侧链和甲硫三嗪侧链,目前还没有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
02

硝基咪唑类药物
呋喃唑酮(痢特灵)、甲硝唑、替硝唑、塞克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均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加强乙醇的作用,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奥硝唑与左奥硝唑不含有与双硫仑相似的结构,对乙醛脱氢酶没有抑制作用,不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但这两种药物可引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如果顾客在用药期间饮酒,会加强此类不良反应。
03

降糖药
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醋酸己脲、甲苯磺丁脲等降糖药与乙醇同服后,乙醇可降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增加降糖作用,易引起低血糖。

“用药后饮酒”≠“饮酒后用药”
药物作用的原理搞清楚了,哪些药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也说明白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说用药后饮酒和饮酒后用药有什么区别,该怎么处理。
01

用药后饮酒
部分头孢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含有和双硫仑相似的结构。服用这些药物后,会在体内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
如果顾客在服药后饮酒,酒精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受阻,会致使乙醛积蓄,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引起中毒。
注意:服药后多久可以饮酒,主要考虑药物抑制作用的消除和被抑制的乙醛脱氢酶恢复正常所需要的时间。
综合这两个因素,多数学者及文献报道认为,服药一周后饮酒较为安全。但也有报道指出,服药10天后再饮酒,还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病例。
出于安全考虑,药店人可以建议患者服药15天后再饮酒。
02

饮酒后用药
顾客饮酒后多久可以用药,取决于体内乙醇和乙醛的残留量。只有乙醛全部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后,顾客再服用药物才能避免双硫仑样反应。
然而,乙醇的代谢也受性别、年龄、肝功能、饮酒量等因素影响,所以饮酒后多久可以用药,没有明确的安全时间。
一般而言,药店人最好建议顾客在饮酒后3天内,不要使用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或是建议更换为其他安全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