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其实许多被大家广泛传播的信息真实性也有待考究。
而养生并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们必须遵循科学的养生原则与正确的具体方法,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对身体有好处。
早在数千年前的时候,中医就已经根据不同人的养生原则与方式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分别为真人、至人、圣人及贤人。
那么它们具体有怎样的养生特点呢?

1.真人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即指真人可与天地相统一,把握了世间阴阳运动变化之规律,调整自身呼吸精气运动与天地一致,使自身身体肌肉与神志相统一。
故最终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与天地同在,随天地而终,也就是我们所说之长生不老。
在《黄帝内经》中,对于真人描述之前提为“闻上古有真人者”,也就是只是听闻,从未见过。
当然我们也明白,真正长生不老之人的确也是不存在的。
2.至人
次之于真人,《黄帝内经》则提到了至人:“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至人,便是要做到掌握养生之道,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契合调和,不受困于世俗,保持精气神气之充沛,最终达到益其寿命而强,从而健康长寿。

3.圣人
圣人则是再次于至人,而《黄帝内经》认为圣人需要做到安然生活于天地自然之环境,爱好、起居、行动都与世俗相统一,不追求特立独行。
同时调畅情志,无愤怒与仇恨别人,而怡然自得。
最终则可做到“百数”之长寿。
4.贤人
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故贤人通过天地日月之变化,观察星辰之升降,从而明白阴阳与四时之规律,从而使自己以负荷这些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最后的长寿。

这便是《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四种不同水平之人,而其实四种蕴含的一大养生之选择便是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也就是顺应自然,顺应昼夜变化与四季变迁,将自己融入到整个自然,从而达到一个统一之整体。
而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比如按时起居,舒畅情志等等。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真人般长生,至少能够像贤人般长寿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