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节日家人团聚,酒是每家餐桌上少不了的角色。
说到喝酒,有的人喝两三局啥事没有,可有的人喝了一杯酒就满脸通红。
一喝酒就脸红,俗称“上脸”,有的人说这是“喝酒不会醉”的体现,“上了脸就不会上头”。
针对这种说法,在此特别纠正一下:这是个错误的认知。
据统计,我国约有1/3的人喝酒会脸红。
如果喝酒脸红的人还继续喝酒,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摄入过多酒精会导致体内积累过多乙醛,对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其实,喝酒脸红带来的危害远不止头晕、呕吐这么简单。
通常喝酒脸红,我们生活中经常叫做喝酒上脸,通常是喝酒的人只要一喝酒,其面容就会开始变得红彤彤的。
这类人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种能喝酒的人,酒量很大的人,但是事实却总是很喜欢打脸。
相关医生表示:喝酒脸红的人,恰恰是不能喝酒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在喝酒时,其酒水中的酒精就会跟随进入到我们的身体内,而这个时候体内的肝脏器官就会代谢进入到体内的酒精物质,而能够分解和转化酒精时,我们必须要拥有两种物质: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另外一种叫做乙醛脱氢酶。
通常进入体内的酒精在经过代谢转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酒精—(乙醇脱氢酶)—乙醛—(乙醛脱氢酶)—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日常甚至可能很多人朋友不爱喝酒,但总是被身边的朋友劝说:“没事,经常多喝,锻炼锻炼,这酒量啊就出来了。
”其实这种说法也并非是不对的。
如果你经常喝酒,那么身体内就会为了应对这种酒精物质的侵害,体内就会慢慢开始不断合成类似于乙醇脱氢酶的一种酶物质,这个时候它就能够帮助我们把酒精转化成乙醛物质。
划重点:这种乙醛脱氢酶,并非能够在后天修炼而成,它主要是就是天生而来;所以对于经常喝酒脸红的朋友来说,后期无论你再怎么修炼,这种酶也不会出现。
专家指出,饮酒时脸色的变化并不是人体对酒精耐受程度与代谢能力的等同表现,酒精肝高危人群不可“看脸色喝酒”。
因为酒精肝发病隐蔽,很多酒精肝患者往往仅仅依赖保健品“解酒保肝”,忽略了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延误治疗时机。
肝脏里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P450的酒精代谢酶,这个酶的活性高低和整个人体代谢酒精能力有关系。
当人体大量饮酒时,会造成体内P450酶供给不足,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饮酒后,加大了肝脏的负担,同时,心脏的跳动也加快,负担也在加重。
为了给主要脏器提供足够的血液,某些人表现出来的是脸白了。
其实,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信号,或者叫做一种反应。
人喝酒后,8%的乙醇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其余由肝脏分解。
但在过量饮酒后,血压下降。
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压,会使周身的血管和毛细血管收缩,从而保护了大脑和主要器官。
这样,势必引起末梢血管血流减少,使脸色变得苍白。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认为自己量大还继续喝下去,则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极易伤害身体。
人的酒量大小,主要取决于肝脏分泌的乙醇脱氢酶的数量和活性的强弱。
脸红脸白绝不是能喝不能喝的标志。
由此看来,说喝酒脸白的人就能喝酒的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害的。
所以,喝酒脸白的人喝酒时要特别慎重,切不可倚仗脸白而贪杯,一定要维护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