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不少公司,和长投一样,陆陆续续开启了远程办公。
远程办公,其实在国外早不是一件新鲜事儿了。在硅谷新一代的科技公司几乎都有远程工作的基因。而这次的契机,又检验了我们远程沟通工作的能力。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家办公怎么更累了#竟然上了微博热搜。
其实,按理说,今年过春节(今年其实都没感觉在过节),大家不能出门,是一段难得的自我提升的好时光。
无论是读读书,还是培养下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是很好的机会。
我知道,不少小伙伴,早早就开始学习了。
但也有一些读者问我:水湄姐,我在家老管不住自己。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感觉更累了,怎么破?

而研究同时也发现,那些在别人看来自控能力很棒的人。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安排自己生活的时候,尽量不在抵制诱惑这件事上消耗精力。换句话说,我们在家效率低,是因为家里的诱惑太多啊。假如我们的毅力,可以像游戏里的那种能量条来表示的话,满格是10。当你开始敲键盘办公的时候,为了抵制桌上的酸奶的诱惑,消耗2点;抵制猫咪跳上桌子找你玩,又消耗3个点;转身看到自己的床,抵制要躺下的诱惑,消耗5个点……就这样,意志力很快就用完了,自然会放弃了坚持。
那既然如此,想提高效率,就得从改变环境开始。虽然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既不能去图书馆,也不能去咖啡厅。但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因此,我也专门查了些在家办公专业的外国网站,发现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汇总原文(有一些翻译的蹩脚感),后面加上水湄解读,和大家一起分享。
01
原文:固定“工位”—打造清晰的界限
当您在家工作时,很容易让您的工作生活变成家庭生活。因此,保持两者的区别很重要。一种方法是在家里留出一个单独的工作空间。您要确保您的朋友和亲人了解,即使您在家中,在计划的工作时间内也不受限制。这不仅可以帮助您保持专注,还可以让您在一天结束时更轻松地退出工作模式。
水湄解读:
在家工作和学习,最难的就是没有清晰的界限。
而我认为这个界限有两种,第一是空间上的界限。
有书房的自然最好,如果没有的话,也尽量开辟出一块整洁舒适空间。舒适的桌椅和光鲜,很重要,但也不能太“舒服“。
像床和沙发,甚至是飘窗榻榻米,这些地方,本身就是非常“生活化”的环境,不由自主的想放松。同时,这些地方并不符合人体工学,如果读书写字或者敲键盘,对我们的腰和脖子的健康都不太友好。

第二种界限,就是个人状态的切换。
我强烈建议大家,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睡衣脱掉,换成自己平时工作学习时的衣服。特别是在南方,很多人都穿那种毛茸茸的珊瑚绒睡衣,说实话真的暖和又舒适。但这恰恰会造成一种心理暗示:我在家,我在休息。这也不利于进入一个高效的环境。
我自己的小技巧,就是认真的选一付喜欢的耳环带上。我以前给大家做线上直播,有时候必须是在家里。虽然在家也是穿着拖鞋,但我至少会戴上耳环,一方面当然是把自己收拾漂亮点对得起观众,另一方面就是给自己一个暗示,我要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了。
我相信很多女生,都知道,如果洗了头,撸了个漂亮的妆容,精神状态都会跟着好起来,就不想枉费这一天。
因此,你也不妨试试,即使在家,也要认真的打理自己,然后坐到自己的专属“工位”开工干活。(毕竟不少公司还得开视频会议呢,穿戴整齐看着也精神。)

02
原文:保持有规律的时间表没有监督,即使我们中最认真的人也可以懈怠。制定时间表不仅可以为您提供一天的安排,还可以帮助您保持动力。就像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样。无论您是刚开始在家工作还是已经工作了几个月或几年,都需要花费几周的时间来确定一天中最佳的节奏。然后为您每天可以完成的工作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水湄解读:除了空间和思想上的界限之外,在家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保持规律的时间表。因此,我们需要规划自己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运动时间。特别是休息和运动时间,都要规划出来,走出“工位”彻底的休息放松,即使在家也能做些拉伸运动,也能在窗边透透气。另外,规律的时间,并不一定代表早起早睡,因为我自己也有熬夜的问题,甚至半夜会起来看书。但最重要的是,调整到你自己的最佳生理节律,最要不得的,是一曝十寒。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甚至是要配合家人的作息时间,比如果家里有早起的老人,还有睡午觉的小朋友。我们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来慢慢摸索最适合自己的时间表。

03
原文:消除环境干扰你的家里到处都是电视、网络、室友等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为了确保你能充分利用你的学习时间,从你的工作区域中排除任何干扰。把你的手机放在看不见的地方,避免学习时看手机的诱惑。如果你和家人或朋友住在一起,那么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学习,并要求他们不要打扰你。记住,噪音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并对你的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水湄解读:除了打造“工位”,设置“工作时间”之外,我们还需要尽可能降低环境干扰。和家人同住的朋友,特别需要家人的支持,就好像你可能在电脑上修复bug,但你爹妈可能觉得你窝在屋里打游戏。和家人沟通好,比如这2个小时我要读书,别喊我吃水果,也别给我抓一把瓜子。(据说不少人,最近在家宅久了,现在听到“吃饭”两个字都怕了。)有小朋友的可能需要和家人沟通好,轮班照看,而家里有宠物的,也暂时狠心一点,“工作时间”别让猫咪和狗子靠近工位。

另外,手机的消息和邮件也是个“干扰源”。如果不是消防员这种24小时随时待命的工作,我建议你用定时查看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消息弹窗都屏蔽,或者开启飞行模式。每25分钟到45分钟,集中查看一次。这样既不会让你担心错失了重要的消息,也能给自己一段相对“干净”的时间。这个方法,即使是在大部分上班环境里,也是适用的。
04
原文:总结与分享长时间的孤立可能会导致生产力和动力减弱。因此,如果您没有每天需要与他人面对面的工作,则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来保持联系。安排定期的咖啡和与同事,客户和同事的会议。参与专业组织。并告诉人们您在做什么,分享您当天完成的一些任务。这不仅对您的职业至关重要,而且对您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水湄解读:很多人可能会比较反感总结汇报这种事情,但这件事表面看来是公司在监督个人,但实际上对个人的成长甚至心理健康都很重要。即使你在家工作或者学习不需要给任何上司汇报,你也需要定期的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整理和复盘,这样你会对自己的工作学习进程,心里有数。另外,和他人分享你的进展和心得,甚至是你遇到的困难。因为做很多工作,或者学习一种知识,都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见到效果,特别是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一个人努力得不到反馈,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反而造成意志力的大量消耗。

比如长投学堂的学习社群、小组、还有各种读书打卡活动。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你交流了什么,而是你和他人互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反馈。这会让你获得成就感,并且保持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了,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后,也要像模像样的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奖励自己(在家)看一场电影,吃一盒冰激凌,尽量用正向刺激,促进自己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