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弗洛伊德曾经分析过同性恋的心理。

为什么一个人会喜欢同性?弗洛伊德老师的说法是,某人A小时候,没有从母亲那儿得到爱,因此受挫;小时候不得到的东西,一定是要变着法得到的;长大后,他需要的爱复杂化了,从母亲那儿再索取是有伦理禁忌的;于是,进行了一个偷换,潜意识把自己体验为母亲,然后把某个同性视为当初的自己;于是,对同性的爱恋,就补偿了小时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你看到,某些不革命的同志有娘娘腔了吗?
鲍毓明的「既要……又要」,心理上所走过的那条路如下——
1)压抑「既要……又要」
↓
2)寻找一个替代性目标。这个替代性目标满足这些特点:女性、弱小无助、绝对可以控制,可以让自己扮演孩童时按自己的意志获得扑进母亲怀抱的感觉;同时,又可以发泄性施虐、精神施虐、身体暴力施虐而没有各种恐惧
↓
3)这个替代性目标潜在地指向未成年女性
↓
4)在成长过程中,他内心一直在这条路上走,但仍然是在内心,并且,在接触一些关于幼儿的视频时,经过了内心的演习
↓
5)后来有了机会,比如找到了李星星
可以看到,鲍毓明这类人,人生走的是两条路,一条是阴暗、扭曲的内心之路;另一条是光鲜的社会之路,读书,出国,拿高学历,做律师,做副总裁,一路「优秀」。
上一篇:“出丑效应”:你不必说Sorry
下一篇:北大女生包丽陈宝珊是被谁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