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在微博发了一个,我自己的VLOG视频。
视频下面,超多人给我回复: “能能你居然是个娃娃音!” “天呐,能能声音好奶啊!” ……. 半个小时后,我确定没有人“批评”我的声音之后,长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呢? 因为,我曾经很长时间因为自己的声音而自卑过。
我讨厌它听起来过分稚嫩,我讨厌它让我显得更没有气场,说话的时候永远像一个小朋友。
我也讨厌它—— 让我在过去的岁月里,一次又一次的成为被“争议”的对象。
2. 青春期,你们最讨厌哪种人? 我想,其中有一种肯定是“嗲妹”。
与港台文化不同,生长在内地的我们,在青春期似乎更偏爱的是那种男孩子气性格的女孩。
总之,说话不要太轻声细语。
而我呢? 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脾气挺差,声音却很嗲。
原本,我以为是自己的变声期来得晚一点,可没想到一直到了高中,我的声音还是那样充满着孩童的气息。
我的好朋友,曾这样评价过我的声音: “刚拐角听到有人在哭,我还以为是你,结果一看是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 Fine。
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夸张,但毫不夸张的说,有一段时间关于我声音很嗲的事情,在整个级段里传开了。
很多人都在说,“某某班有个某某女生说话超装”。
甚至,还有别的班同学来问和我关系很好的女同学:“你有没有听过,你们班的卓xx(我的名字)的真声啊?” 坦白讲,对于这些,我一开始并没有很在意。
直到,我每次去上洗手间,经过长长的走廊,总有人在对我“指指点点”的时候,生性本就敏感的我,心态崩了。
我开始怀疑自己,自己开口说话是否本身就是个错误? 而我也会在每次稍微说话大声之后,十分自责;在和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了,尽管这一切,都让我自己非常不舒服。
结果呢? 结果是,除了给我自己添堵之外,一点作用都没有。
既然人们认定了你是什么样的人,那就没有人想看到你原本真实的样子。
3.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觉得青春期的一些敏感和在意,是没有办法在记忆里抹去的。
在父母的眼中,这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别人不喜欢你的声音,那你就少说点话,管自己学习。
” 但没有人在意,正处在青春期的小孩,那份需要被认可的心。
于是,我在一次次贬低自己之后,终于把自己定义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而这种焦灼、自卑、对周遭的过分在意,更是直接影响了我的成绩。
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我考了一个前所未有低的分数—— 我,崩溃了。
声音不行,性格不行,成绩也不行。
“难道,我就这样糟糕下去了吗?”我一遍遍这样问自己。
恰逢那个时候,高三班上来了一个心理老师,性格很是温柔,总是能在课上讲出一些能够安慰到我们的话。
在一次烦闷的自习中,我逃课了,去了她的办公室。
大概是从业多年的经验,她并不惊讶有个学生会在上课期间跑去找她做心理辅导,只是笑着让我坐下,给我泡了一杯茶。
记忆里,她坐在我的对面,问了我一个至今都难忘的问题: “你觉得你现在在意的事情,三年后对你来说还重要吗?如果三年不够,五年呢?十年呢?在往后的日子里,你更在意的是什么呢?” 我想了一下,似乎那个死结被解开了—— 三年后,或者说五年后。
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自我认可,有所长的人。
而不是一个被人评价声音是否好听的人。
4. 很巧的是,昨天我见一个朋友,也讲到了和“自卑”有关的话题。
朋友属于传说中的“行业人物”,事业有成,看起来是一个运气极佳,在命运面前把自己的牌打得极稳妥的人。
我们从前工作有所交集,如今得知对方都在北京,便约了一起吃个便饭。
见面时,发生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插曲。
由于以前每次见到他,都是西装革履,手拿公文包,即使到了夏季,都是穿着一身衬衫,以至于在当年的我印象里,一直对他有个猜测: “这哥儿们,该不会以前是卖保险的吧?!” 当然,那时的我,哪好意思和人家开这种玩笑。
结果,昨天吃饭的时候,聊到他早前的经历,其中有一件他最不愿与外人道的一个却是: “我以前真卖过保险。
” 哈哈哈哈我们俩当场就笑疯了。
他说,他高考考得不错,上了一所知名的985、211。
可还等他没来得及高兴,一考试就发现身边全是不用怎么学习就能考出好成绩的学神,自己怎么努力都跟不上,这种打压让他变得越来越自卑。
这种自卑情绪对他的影响,就是性格变得极其内向,不善与人交谈。
一直到大学毕业,他发现这样的性格,完全限制了他对自己未来的预期发展,他认为自己必须得做出改变了。
在一位学姐的建议下,他干起了销售,同时选择了销售里最难的一项: “卖保险。
” 后来呢? 他经过了几次三番的挣扎,真的拨打了第一个客户电话。
再后来,他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在保险公司做出了极高的成绩后,选择了离开—— 因为,他不善交谈的毛病,已经彻底被“根治”了。
我想,他现在应该已经完全不会有因为自己性格上的问题,而产生任何的自卑情绪了。
毕竟,听闻他演讲很厉害。
这件事,让我忽然发现,似乎无论是一个现今看起来多光鲜的人背后,都曾有过那样一段—— 自我怀疑、自我嫌弃,以及卑微的时光。
又或者说,那些在我们眼里有些让人羡慕的人物,也曾羡慕过别人。
记得,在综艺节目《少年说》里有一期,有个年级第一的小女孩,站在台上对自己的好朋友“表露心声”: “我真的很羡慕你的性格,你能交到好多朋友,可我却不能。
”

然而,这个好朋友刚刚在台上对自己的妈妈“表白”: “你能不能看到我的优点,而不是只看我的成绩。
”

5. 所以,这也是我写今晚这篇文章的目的: “让每一分自卑的情绪,都能得到被肯定的可能。
” 恋爱的文章写了很多,总有人问我,是不是长得足够漂亮,性格足够好,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 坦白讲,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因为,这样的问题,在每个人的心里的回答,都是肯定。
如果一个人,他长得糟糕,性格也很糟糕,那他又能因为什么而被喜欢呢? 但是,我知道,每个自卑的人最希望的是: 得到拯救。
如果,有一个人爱上一个糟糕透顶的你,给予你高度的肯定,最后帮你完成了最好的自己。
那种感觉,一定会很好。
只是,我更知道,等到那个人来拯救,永远没有“自救”来得更快。
而“自卑”之所以会成为“自卑”,是因为那是一段关于自我内心的挣扎、矛盾情绪—— 也因此只有你自己,才能给予自己最稳固的认可。
6. 我想,我会永远记得高三在心理老师办公室的那个下午。
后来,心理老师要去上课了。
临走前,她对我说: “如果你很难过、焦虑的时候,不要急着去做一件事,先让自己难过一会儿,把最糟糕的情况都想一遍,但往往现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 她走了以后,我坐在她的办公室里,看了很久很久的夕阳。
夕阳下,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上下午最后一节的体育课,他们是那样的富有活力。
我便想起了我在班上的好朋友,该回去和她一起吃晚饭了,赶紧跑回了教室。
她看到我说:“你去哪儿啦!看你不见吓了我一跳!” 我忽然发现,原来日子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无论我是否是个“自卑者”,生活的美好依旧为我储备着。
只要我愿意,我随时都可以参与到那个滚烫、鲜活且有爱的生活里去。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里的一句话,我很喜欢。
他说:“将来会怎么样,我根本不会考虑。
要是成天想着今天,愁着明天,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事情糟到无可再糟的地步,我想总还是有路可走的。
”
我想,对于我们这些“自卑者”也是如此吧—— 总会有路可以走下去。
变漂亮真的不难,学习穿衣打扮就好; 性格变开朗也不难,只要多和人说说话,自然会讲一些; 还有那些因为感情的挫败、原生家庭影响的问题,终究都会随着我们长大,渐渐成了我们身上的一道疤痕。
它们看起来可能不那么美丽,但并不影响我们往前走。
所以,如果此刻你也觉得很糟糕,头顶上的乌云有点点厚,请让自己稍作休息一下。
休息好了,继续往前。
终会走到乌云散去的那天。
写在最后今天写文章文章,一方面想和姐妹说,自卑没事啦,谁不是这样过来的呢?另外也想做一个征集,想了三个问题:
1.你因为什么而自卑过呢?现在还会因此自卑吗?
2.社会上有哪些女生的刻板误解,让你觉得很难过?
3.你最讨厌自己的一瞬间是什么?
下一篇:人为什么怕死?哪些人更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