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鼠年,在新年伊始,全国就遭遇了新冠病毒的侵害。
这场战役虽然艰苦,但好在每个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都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不久之后,我们一定能赢!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对新冠病毒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同时也都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果。
不过,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也要理智行事,要分清楚药物的效果和性质,切不可乱用,这就跟药盒中长长的说明书一样,只有理解了药物的本质,才可以安全服用。
本着为大家介绍的原则,从这周开始,我们将会开始经典方剂解读系列,一方面是科普一下,为大家揭开经方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是希望大家知道什么方剂应该什么时候服用,对应什么症状,免得误服,耽误病情。
好了,话不多说,先来看一个故事吧!____
正文开始
____话说早年间,有一位姓李的人,三十岁左右,身体略有发福,平素便有痰饮症状,有一天,因天凉得了感冒,咳嗽喘促根本停不下来。此人不能平卧,睡觉必须靠着墙,而且精神不佳,有胸腹满闷,食欲不佳的症状,由于长时间的喘咳,痛苦万分,于是听从别人的介绍找到了年轻的张锡纯,希望能够治好自己的疾病。
年轻的张锡纯仔细观察了患者,发现内外并无热证,于是开了几副散风祛痰的方剂,但是一连几日都没有效果,张锡纯很是苦恼,这时想起来有位高人,于是去请教了一番。
高人果然是高人,诊察完毕后说:“这个病很容易治,是小青龙汤原证。
”张锡纯深受启发,回去便开了此药,一副过后就不喘了,共三副基本就痊愈了。
这件事给了张锡纯很大的影响,从此张锡纯认真地学习伤寒方面的知识,最后成了一代名医。
(此医案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很好奇这个小青龙汤到底是何方神圣,不过学知识可不能着急,咱们先来看看这个人到底得了什么病。
此人得的是哮喘,说哮喘可能不太准确,准确地说应该叫哮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发作时主要以喉咙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至不能平卧为主。
虽说以上呼吸道的症状为主,但是这是一种涉及到肺脾肾的疾病,主要是跟痰饮有关,说到痰饮,就需要一定的篇幅给大家详细的解释一下。
此病与西医中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类似,属于痰饮病的“伏饮证”。
那么什么是“伏饮”呢?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三者统领运化津液的能力减弱,导致津液聚集堵塞,日久天长,形成痰饮。
但是,此痰饮与平时我们遇到的痰饮并不一样,这种病理产物有时会如炸弹一样,潜伏在身体各个部位,中医上叫“夙根”,当夙根遇到刺激,例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刺激或者大病过后身体虚弱,这颗定时炸弹的引线就被点燃了,夙根此时就会发作,外在表现就是哮病。
“冷哮”和其他几种证型一样,先决条件是体内有“夙根”,但不同的是,这种病人一般有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当感受寒邪或者阳虚症状加重时,体内的“夙根”则会附加一种寒性,变成寒痰,寒痰会阻塞气道,并且使肺气受损。
此时,病人一般会有类似于青蛙的哮鸣声音、呼吸急促、喘气费劲、胸中好似被塞进了一大团棉花、喜欢喝热水、怕冷且遇冷咳嗽喘息加重的症状,可谓是非常痛苦。
____
刘渡舟老先生怎么说?
____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渡舟老先生,已故去的一位老教授,伤寒大师,他总结了几个用这方子的诊断思路,我觉得特别重要。★辨气色。
气色一定要辨好,这个人的气色什么样?这种寒饮,外寒和里饮,寒饮是阴邪,所以伤到阳气了,这个人一定阳气不足,这种阳气不足的人,如果一看他脸,他的脸的颜色应该是晦暗的,甚至有点发黑的感觉。
刘渡舟老先生管这叫“水色”,就是那种有点慢慢发黑的那种感觉,然后有两个黑眼圈,密麻的小点构成的黑眼圈,他管这个叫“水环”。
脸上有很多暗暗的黑点,他管这个叫“水斑”,所以整个脸是晦暗不堪的,这叫“水色”,这个很重要。
这是第一。
★辨咳喘。
这种咳喘有什么特点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能平卧,斜靠在那行,但是不能平卧,不能躺下,一躺下咳喘就加重,为什么?古人打过比方,说拿一个水瓶,这个瓶里边如果有水的话,把瓶子立起来,这水在下边,这瓶子上边没事,把瓶子一倒了,水就一下涌到上边来了,所以水湿重的人,当你躺下的时候,水湿一下就上到了喉咙这,然后导致你咳喘,这是古人的一种形容。
但是确实水湿重、外寒里饮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躺下咳喘加重,坐起来好像好一些,这个是好多肺病患者的一个特征,像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考虑他体内是不是有水饮的这种情况,这是一个诊断依据。
这种咳嗽出来的痰涎,为什么用个“涎”字?涎是清稀的水液,跟我们凝块的痰是不一样的,这种肺冷导致的痰涎,咳嗽出来的痰,颜色一定是白的,很稀的,像泡沫一样,有的时候吐的痰像蛋清一样,透明的感觉,不是那种黄痰,有人会感觉舌头一碰这种痰,感觉到冷,冰冷,这种白色的或者像鸡蛋清一样的这种痰,往往是寒痰,有可能是寒与饮结合,寒饮为患导致的这种痰涎。
★辨舌象。
这种舌象,舌苔多见水滑,就是我们说的上边唾液很多,舌质他说一般变化不大,阳气受损严重的时候,舌质会淡嫩,舌头会胖大,中医大师一般都重视舌诊。
然后脉象什么样?刘渡舟老先生说的,脉象寒饮之邪其脉象多见弦脉,感觉是弦象,因为弦主饮病,弦脉我们说有肝气不舒等等,也主饮病,就是你体内水饮过重的话,水湿过重会出现这种弦脉,如果脉是浮弦或者浮紧,说明这是外寒,寒在外边。
里饮是饮在里边,水液也在里边。
如果病久,深入了,寒饮已经到体内了,这脉多见沉。
然后刘渡舟老先生又总结了一些其他的兼症,水饮内停,就是说水饮停留在体内。
水饮给大家解释一下,水是体内比较清稀的,清而稀的液体,饮是稍微粘稠一点的,所以严格的讲,这个水和饮还是稍微有点区别,和痰和湿都有点区别,但是来源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来源,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这个水饮停留在体内会怎么样?往往随着气机的运行,水饮停在不同的地方,人就有不同的表现,比如说水饮在胃里边,就容易恶心;在肠道里边就容易腹泻;在小肠里,就容易小便不利;有时候停留到四肢,就容易水肿等等。
小青龙汤这种病症,除了咳喘之外还有什么?有的时候会渴,有的时候会呕吐,因为水饮停留在胃里边,有时候会噎,有时候会小便不利,因为停到小肠了,有时候会觉得少腹满,肚子满,因为停留在里边了,有时候会腹泻等等不同的病症,只要抓住像刘渡舟老先生讲的这些病症的话,我觉得基本上能判断,就是你一看这人咳喘很厉害,他有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判断应该用小青龙汤。
____
小青龙汤里有哪些中药呢?
____讲了这么多,还是来看看方子吧。小青龙汤此药专门针对外寒内饮,文章开头的中年男子十分对证,所以这个高人干脆直接用了原方,效果很不错,我以前也曾有过这种症状,使用了之后,可谓是药到病除,现在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小青龙汤乃是《伤寒论》里的名方,小青龙汤的基本方中含有八味药,分别是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既然是“冷哮”,说明体内有寒邪,这种寒邪通常会约束守卫人体的阳气,中医上称这种病理状态为“风寒束表”。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选麻黄桂枝,首先,麻黄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发汗能力特别强,不仅如此,麻黄也很擅长梳理肺气,特别擅长治疗风寒表实证,是治疗喘咳的重要角色。
不过,话说回来,麻黄虽然力大威猛,但是常常因为发汗过度而导致津液损伤,如果想自己尝试开方子的朋友们,千万要对症使用,而且用量要合适。
其次,桂枝就没有那么激进,它的发汗能力弱于麻黄,但是桂枝可以增强阳气,能达到加速阳气回复的目的。
另外,桂枝治疗各种疼痛也是一把好手。
除了这两位主角,一出好戏怎么少的了配角呢,小青龙汤中最重要的两位配角就是五味子、芍药,这两味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收敛,简单来说就交警的作用,就拿“冷哮”举例子,当人体发病时,体内的气息异常紊乱,麻黄桂枝加进来,就好比油锅里添了一勺水一样,顿时就炸开了锅,此时,五味子、芍药悉数登场,有序的指挥现场,既增加了止咳平喘的效用,又避免了耗气伤津,可谓是大功臣。
剩下的药物,例如干姜,重在温阳,使阳气更加充足,利于身体回复,除此之外,干姜是“呕家圣药”,治疗呕吐等症状效果非常好,这个以后再说。
半夏,主要是针对痰饮才加入这个方剂之中的,算是一种“手术刀式”的精准打击,燥湿化痰的效果很好。
至于细辛、甘草这两位药在这个方子里的辅助作用大于其功伐疾病的能力,暂且不表。
如果觉得自己对症,去药店购买小青龙颗粒就可以,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使用。
上一篇:学中医,都在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