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血液?
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每一种组成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血浆可携带水份、盐类、养分、荷尔蒙和药物到我们的组织,并带走代谢废物到肺脏及肾脏,经由呼吸及尿液将之排出身体。
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你身体抵抗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当你受伤时,他们会粘在一起并堵住血管的破洞,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目前,我国无偿献血一般是有200mL、300mL和400mL三种规格,而且两次献血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多数人一次仅献200毫升,而这个量不足体内血液的5%。而一个正常健康女性六个月的月经量(大约200~300毫升)都比这个多,健康人体可以轻松的进行代偿,甚至都不一定会动员肝、脾中的血液。
因此,很难说献血后人是更加健康了——当然,也不能说是更不健康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献血之前的疾病筛查还是有用的,对于人们了解自身某些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很有帮助
1、献血可预防或缓解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使血液自然稀释,血稠就会随之下降,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梗的发生。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献血后,由于血细胞减少,对骨髓产生刺激作用,刺激骨髓造血组织,提高造血功能。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因为体内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献血可降低体内铁含量。
献血可促进新陈代谢。献血后人体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刺激,使造血机能更加旺盛,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产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细胞,更利于健康。
众所周知,骨髓是最主要的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生成,定期适量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人的精力也会保持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