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医门,恩师就教育弟子要背好汤头。
这个汤头可不是吃面条浇上去的汤头秘方,而是千年来中医在探索人体奥秘、治疗人体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剂配伍,这当中浓缩了中医的理、法、方、药,但学医此事并不简单。
到了清代之时,前人用过的方剂千千万,实在折磨初学者的脑子,于是,为了方便记忆方药组成,清代医学家汪昂不仅写了《医方集解》方便大家学习认识方剂,还根据诗韵声律以方药之名编写了一个个朗朗上口的歌诀,并汇集成《汤头歌诀》。
歌诀是这样的: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但您知道吗?逍遥散可不只这一点儿加减化裁的方,也不只有调经之功。
在400年前,医学家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就收录了一方——加减逍遥散,堪称逍遥散的升级版,是女人的良药,用于治疗女性带下色青、质稠、气味腥臭的病证。
那这个加减逍遥散加减与逍遥散有什么不同呢?傅青主所创加减逍遥散的组成是这样的:茯苓五钱、白芍(酒炒)五钱、甘草(生用)五钱、柴胡一钱、茵陈三钱、陈皮一钱、栀子(炒)三钱。
为什么要这样加减呢?这是因为证变法变,方随法出。
为何会有青绿腥臭的白带?傅青主认为这是由于湿热留于肝经,使得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易生逆乱。
逍遥散原方用治肝郁血虚脾气弱,以解肝郁为主,还兼有健脾补血之功,而在湿热肝郁造成的青绿带下一病中则是应解肝郁、除湿热,而不用健脾补血。
有逍遥散之义,而不泥其方药,这才是懂得医理的大家。
傅青主所创加减逍遥散,全方以柴胡、陈皮、白芍柔肝理气,既补肝体也助肝用;以茯苓、茵陈渗利湿热之湿;以栀子、茵陈清湿热之热;最后以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共助带止。
如果对病机把握得够准确,对中药认识得够全面,医生就可以掌握到疾病的向愈之势,就如傅青主谈到用加减逍遥散治疗湿热郁肝型白带异常时,自信地写下“二剂而色淡,四剂而青绿之带绝,不必过剂矣”。
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郁滞程度不同,湿热轻重不同,也许四剂未净,只要辨证准确、加减得当,仍是可以继续服用的,直至神清气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