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看医生?当心小病拖成大病!
小魏是一个孝顺的姑娘,她出生在农村,家境贫寒,好不容易父母省吃俭用供她读完大学,她发誓要留在这个城市打拼,多挣点钱,改善父母的生活条件。于是,她努力地工作,不放弃任何一个挣钱的机会。而她呢,总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就连身体不好也舍不得去看医生,认为自己年轻,挨一挨就过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小魏老觉得累,经常头晕失眠,而且月经量也非常少,而且还出现了头昏眼花、少气无力、心慌气短等状况。眼看越来越消瘦,朋友们都担心她,劝她去看看医生。小魏自己也觉得这次与以往生病不同,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这一检查不要紧,吓了小魏一大跳。医生告诉她,她身体非常虚弱,严重胃炎、贫血导致气血双亏。医生说她的病情很严重,身体状况非常差,主要是久病不愈所致,需要住院治疗、调养。小魏听了,也吓到了,住进了医院。后来通过中医调理,小魏身体渐渐恢复。

气血双亏,指的是气虚症与血虚症在同一人身上表现,所以气血两虚的时候,人既会有气虚的表现又会有血虚的表现。气虚的时候,会出现短气懒言、言语低沉、呼吸短促、浑身没劲、吃饭没味、吃得少、容易劳累、懒于行动、出汗多、胸闷、脱肛、平时容易感冒等症状。
血虚的时候,就会出现心跳加快、心慌、失眠、头晕、目眩、脱发、面色苍白、嘴唇发白、指(趾)甲没有光泽、肌肤干燥枯裂、形体消瘦、便秘、手脚发麻、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等情况。此类多因久病不愈或失血过多造成。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各种贫血,以及妇女产后血虚等。

气血在生理上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病理上也常常互相影响,造成气血两虚的情况。气血两虚多因为久病不愈,或者由于手术、出血(比如月经出血、外伤出血)、脾胃损伤、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导致的。气血俱伤,或先天气虚,不能生化血液。
久病不愈通常会造成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主要表现于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等几方面。

气血相互作用于我们的身体,气为血帅,因此,如果出现了气血两亏的状况,若是气虚引起的,就要选择补气的食物或药物。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
药物保健也是不错的方法。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灵芝、五味子、大枣等。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西洋参、五味子。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椹、蜂蜜、菠菜、金针菜、黑木耳、芦笋、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驴肉、鹌鹑蛋、甲鱼、海参等。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血虚的人平常生活要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不可劳心过度。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怡养情志,振奋精神。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了身体出现问题,都要早防治早治疗,切不可忽视我们身体发出的信号。健康是美丽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气血才会充足,才会从里到外,做一个美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