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这味中药材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可能大多听到就是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但是具体地黄本身具有什么样的神奇功效呢?我们如果只说地黄,一般是指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因生于地下,鲜品颜色呈现红黄色,因而得名。
或许你会问难道还有熟地黄吗?是的,熟地黄是经过炮制加工而成,通常以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者直接蒸至黑润,再切成厚片使用。
黄芪与生地黄、熟地黄功效各有千秋,悠久的中药历史和现在的临床验证将告诉我们答案。
黄芪的宝贵功效被发现很早,最早记载在《本经》,原名“黄耆”,有补气之长之称。
在众多医学著作中皆有盛誉,例如《医学启源》中明确记载黄芪“补肺气,实皮毛,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名医别录》载“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
黄芪除了我们熟知的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之外,还有我们比较少了解的托毒生肌和利水消肿等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着气血同源的说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黄芪被称为补气圣药,根据气能行血的理论,黄芪就能达到补气生血行血,用来调理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等疾病。
生地黄和熟地黄虽然属于一母同胞的姊妹花,但是功效大不相同,这也是中药炮制的神奇功效。
品尝生地黄会有微甜微苦的感觉,味甘能补,甘寒则能养阴,本品是养阴常品,既能补诸脏之阴,又能入血分凉血止血,所以主要有三大功效,即凉血、养阴和止血。
熟地黄首次被记载于《本草图经》,我们常常以颜色乌黑,外表光泽,黏性大,质地柔软而油润,味甜者为佳。
熟地黄不再同于生地黄清热滋阴,而是属于补虚药行列,最重要的功效就是补益阴精而生血,为名副其实的补血要药。
《珍珠囊》就有记载为“大补血虚不足”。
另外,熟地黄滋阴,益精填髓,为滋补肾阴之主药,也就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组成部分,配伍其中的其他中药材调理肾阴不足导致的盗汗、遗精等症状。
因此,我们将黄芪和生地黄或者熟地黄组合在一起使用,就会发挥两味药材的优势功用。
黄芪与生地黄能够补气养阴,因热邪伤津耗气导致的气虚乏力、发热口渴会有一定的疗效,若黄芪与熟地黄一起使用,在补益方面就有惊喜的效果,不仅能够补养肾阴,更能补气生血。
所以我们根据身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炮制的地黄与黄芪组合使用,都能采撷所长,对身体大有裨益。
一般认为生地黄性凉滋腻,熟地黄滋腻碍脾,妨碍消化,所以脾虚湿滞,常常腹胀,大便稀溏都不宜长期和大量使用。
如果我们需要大量久服时,可以加入陈皮,砂仁等药材,开水冲泡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