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给无数青年,尤其身在农村的青年们带来了巨大希望。他们要找回被十年文革耽误的青春。不少人在心里反复说,这下有希望了!有希望了!就连那些曾经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被称为“五类分子”子女的知识青年,也可以参加高考。这点燃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一些曾经的工农兵大学生,也加入了考试的行列,重新回炉,他们想参加一次真正的考试,做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
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工作于年底进行。沿用文革前文理分科的办法,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历史、地理,理科加考物理、化学。新生于1978年春季入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一次冬季高考、春季招生。
当时的报考人数超出了有关部门的预料,共570多万人。需要提及的是,1977年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这个规定对1966年、1967年两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极不公平,因为此时他们大多已30岁了,而且很多人有了家室。这种情况反映到中央后,邓小平特别关注和重视这一特殊群体,指示有关部门加以研究。后来的规定就把他们划进了准许参加高考的人员里。
熊猫历史
由于1977年高考积累了经验,加之各方面条件趋于成熟,1978年的高考已恢复夏季进行,并恢复了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还编发了《高考复习大纲》,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了文革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办法。
恢复高考的重大决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这批人后来成为改革开放各个领域的骨干和社会的中坚力量。